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8月16日,山西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扩大会议暨佛炉专委会首届藏品展在“六味斋”清徐工业园区内举办,共有59件佛造像及香炉艺术品亮相,其中不乏艺术珍品。据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收藏协会会长许若军介绍,这类专题展览在全省范围内尚属首次,展品的艺术性和收藏价值都非常高,是近年来山西举办的专题收藏展览中较为突出的一次。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佛炉专委会主任阎继兵表示,本次展览共展出藏品59件,其中佛造像27件,涉及27个品种,香炉藏品32件,共30个品种,既彰显了艺术品收藏的较高水准,也用实物印证了佛造像以及香炉艺术品发展的脉络。展览中,有充满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的造像,也有汉化佛造像,既有写实之美,也有精致之美,无论是从雕刻还是从制作工艺上讲,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在香炉藏品中,也有很多传世的经典之作,其中有明朝的“鸡耳海怪纹炉”,在香炉上雕刻出了海上“八怪”的模样,较为新颖独特。还有明崇祯年间,福州僧人也是一名优秀的艺术雕塑大师石叟打造的“嵌银鼎式炉”,代表了手工技艺的较高水准。藏品规模大、艺术档次高,得到了现场很多收藏家们的赞赏。
许若军介绍,佛炉专委会为何会举办此次展览?这与厚重的人文历史分不开。早在汉代时期,佛教文化传入我国,佛造像也随之传入,印度的佛造像艺术在传入和发展过程中,经过中国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今天更具中国审美特点的佛教艺术造像。佛造像艺术是佛教种种神格形象的化身载体,佛造像的存在,对理解佛教文化史的发展和历史脉络,既是应用也是鉴证。香炉的起源虽然在历史典籍中没有详细记载,大多数认为是从西汉早期开始,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同,东汉后期,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情感的熏炉派生出香炉。我省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曾昭冬介绍,香炉从外形形制上能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唐代的华丽,宋代的现实,元代豪放,明代简洁,清代繁缛。明代宣德炉的诞生,是香炉产生以来前后绝无的巅峰时代,到了清代香炉做工精美,材质优良。”佛炉专委会副主任李廷午说:“山西是文物大省,佛教文化渊源深厚,近几年来,佛教造像及香炉收藏人数剧增,收藏大家不断涌现,本次展览就是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服务和交流平台,稽古品逸,传承文化!”
本次展览在“六味斋”清徐工业园区展出,也是文旅融合的一次尝试。另据了解,该展览有望在省内进行巡展,让更多佛炉收藏爱好者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