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高向秋:在黑土地上种出红火新生活

时间:2020-09-29 16:00:44 | 来源:山西日报

核心提示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生在黑土地、长在黑土地,她像这片土地一样有着生机勃勃的力量和广阔厚实的质朴。从自己种辣椒到带大家一起种辣椒、做蔬菜合作社,高向秋用蔬菜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在黑土地上种出了红火新生活。

秋分已过,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空,大雁正一字南飞。高向秋站在田地里,忙着指导工人们搭建新的蔬菜大棚。今年,她的合作社种植规模又扩大了,只要赶在天气凉下来之前种好这茬菜,社员的收入增长就更有保障。

从只能种三亩半地果腹的农民,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用近二十年的时间,带着大家一起种植辣椒、发展蔬菜产业,在这片黑土地上蹚出了一条致富路。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一万多亩,带动近百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我没有大本事,就想把乡亲们都带起来,能多帮一个就多帮一个,让大家都过上红红火火的新生活。”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向秋就像这片养育了她的黑土地一样,有着生机勃勃的力量和广阔厚实的质朴,每当提起乡亲们越过越好的日子,就忍不住发自内心笑弯了眼角。

高向秋在地里采摘辣椒(高向秋供图)

01 不服输的铁姑娘

1978年,高向秋出生在海伦市海兴镇的一个小村子,当地人以种植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高向秋家孩子多,日子过得拮据,十个人住两间草房,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穿的衣服补了一层又一层。

因为爸妈要下地干活,还没有灶台高的高向秋,就开始踩着板凳在锅台上热饭,去地里打猪草,帮忙照看弟弟,成了家里的小“顶梁柱”。高向秋说:“那时候买铅笔要1毛钱,我就去捡别人扔掉的铅笔头回来用。可家里的条件也只能供我念两年书,这是我最大的遗憾。”从学校回家那天,高向秋走在路上大哭一场,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生活。

为了挣钱补贴家用,高向秋很早就去了大连打工。工厂计件开工资,她就早出晚归,每天比别人多做两个小时。“厂子规定每月做满30天就奖励一箱方便面,我一个月不请假就能攒一箱方便面,过年坐火车背回老家,让家里人能多吃点东西。”

那几年的打工经历拓宽了高向秋的眼界,也磨砺了她身上那股不服输的闯劲,“我是黑土地里摔打着长大的,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娃娃。我什么都不怕,就想做出个样子来”,高向秋说。回到家乡结婚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生她养她的黑土地,想发挥出这片富饶土地的最大价值,走出一条致富新路。

02“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2000年的春天,天气转暖,地里该下苗了。高向秋站在田垄上,看着家里的三亩半地,咬牙作出决定,不种大豆了,改种辣椒。

海伦市有句俗语叫“大豆看龙江,龙江看海伦”。那一年,当地人种的主要农作物是大豆,因为大豆属于旱涝保收的粮食,而辣椒这样的蔬菜一旦遇到大雨天,就只能烂在地里。

但也是那一年,高向秋刚刚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母亲。她挂念着自己的孩子,在心里算了一笔账,种辣椒虽然可能血本无归,但一亩辣椒就能挣3000多元,比种十五亩大豆挣得还多。“我不能让我的孩子再过我小时候的日子了,就咬咬牙种下了辣椒,当时想的是万一赔了,我出去打工还钱,也能养活孩子。”高向秋说。

天公作美,那年高向秋家的辣椒长势不错,可到了丰收的时候,销路却成了大问题。海伦市种辣椒的人太少,客商来收菜的规模也小,收完几家“老客户”的辣椒就“打道回府”。眼看着自己家的辣椒要烂在地里,高向秋急了,找人四处打听,听说客商收购的辣椒都要运到山东寿光后,她有了主意——“山不就我,我去就山”,包辆车把辣椒运到寿光去卖!

说干就干,高向秋找人合伙拉了一挂车辣椒,让丈夫跟车去寿光。走之前她抱着孩子叮嘱丈夫,“辣椒能卖就卖,卖不掉也扔在外面,不能烂在地里,咱们要争这一口气。”

让她没想到的是,黑土地种出的辣椒个头大、皮也亮、品相好,一整辆车的辣椒在寿光很快被抢购一空,高向秋家分到两万多元钱,她靠种辣椒挣到了第一桶金。

因为辣椒质量好,寿光有位收购商和他们联系,希望大量收购。听到这一消息,高向秋身边的人都觉得有风险,“很可能是骗子”。只有胆子大、思维新的高向秋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拿出所有挣到的钱,到周边收购辣椒运到山东。

高向秋做事仔细、为人实在,运出去辣椒都经过精挑细选,收购商收货后非常满意,直接入库结账。看到账户里的收款信息,一向刚强、从不服输的高向秋忍不住流了眼泪。那一年,高向秋往山东发了十多挂车辣椒,挣了40多万元。

高向秋在大棚里检查辣椒苗。(高向秋供图)

03小辣椒带动大发展

自那以后,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高向秋开始做辣椒收购,十多年间和丈夫一起跑遍了绥化、哈尔滨、内蒙古等地。随着高向秋的名气越来越大,她的蔬菜订单量也越来越多,收购农户的辣椒和蔬菜已经渐渐满足不了订货需求。同时,她也希望能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致富。于是,在2013年,高向秋放弃了各地收菜的生意,回到家乡组建了海兴镇棚室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大青椒、尖椒、麻椒、茄子、豆角等蔬菜品种。

蔬菜基地成立的第一年,就搭建了16栋塑料大棚、1栋温室,裸地种植蔬菜突破720亩,成为绥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

借着蔬菜基地发展的势头,两年后高向秋正式成立了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为了让农户们享受到蔬菜产业的红利,高向秋实行育苗、技术、收购一体化服务;还采用土地入股的模式,吸纳更多的农民加入蔬菜合作社。

什么是土地入股?高向秋告诉记者,贫困户可以把地流转到合作社里,合作社保障他们一年的保底收入,赶上好年头还能分红。“贫困户把地加入到合作社里,苗我都免费给育出来。你自己在家里管理,技术我们上门辅导,收购的时候我们有车到地头儿去拉。”此外,如果贫困户本人有劳动能力,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在农忙时节摘辣椒、装箱、装车,有的人在合作社打工的年收入都超过2万元。

“自己富起来了,就要带乡亲一起富起来。”这是高向秋的心里话。这些年来,不管谁想种辣椒,她都热心帮忙。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海伦市脱贫攻坚十大产业之一,每年都有不少贫困户依靠种蔬菜脱贫致富。

04“高向秋的合作社像个敬老院”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伦人,我对这片黑土地有感情,对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也有感情。”高向秋是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所以每当看到有乡亲生活艰难,她都尽力搭把手、帮一把。

南井玉家原来是村里的贫困户,他年纪大了,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子还有残疾。高向秋知道他家的情况后,主动给他赊籽、育苗,很快就帮他实现了脱贫。前年,南井玉因年纪太大病倒了,眼看着家里的日子又不好过,高向秋就把他儿子招聘到合作社里打工,南井玉家又能增加一份收入。

像这样的贫困户,高向秋的合作社里有不少,村里有人说,“高向秋的合作社像个敬老院”,高向秋听到以后特别开心,“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说明我没白干,真给大家帮上了忙。”

提起高向秋,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志中直竖大拇指,今年是他在合作社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由于爱人双目失明,他不能外出打工,就在合作社里帮忙,高向秋听说他老伴儿生活不便,特意把他调到了离家近的大棚工作,让他能隔一阵子就回家看看。“以前村里没啥像样产业,种玉米一年忙到头只能挣几千元。如今一天能挣90元,一年收入2万多元。”王志中说,在家门口有了工作,家里日子好起来了。

合作社的农户们正在摘辣椒。(高向秋供图)

“我的家乡风景可美了,现在大家伙儿的日子也可美了。”现在的海伦市秋高气爽,地里的辣椒也已经成熟,高向秋看着一框框的蔬菜装车运走,乡亲们丰收的快乐洋溢在脸上,不禁也笑逐颜开。这片白山黑土、碧水蓝天的美景里,正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和喜悦。

策划:王萍、于浩、李小健

记者:张钰钗

原标题:高向秋:在黑土地上种出红火新生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