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十三五”成就巡礼】体育大格局百姓得实惠

时间:2020-10-27 08:00:35 | 来源:山西日报

汾河步道健身跑、街心公园晨练、广场空地起舞……在三晋大地,随处可见运动的身影。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省群众体育运动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16年以来,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大群体”工作格局,以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依据,努力提升政府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如今,体育健身已成为我省群众基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推进。

体育场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体育锻炼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

907、908、909……10月25日清晨,山西省体育场二号入口过道墙上,一面客流量监控显示屏今日运动人数一栏的数字在不停变换。不论在场内跑道、健身器材上,还是足球场、小广场上,到处都是健身的群众,打太极拳、扭秧歌……每个人都享受着健身带来的愉悦。这个集健身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体育场所,自2013年免费低收费开放以来,便成为热爱户外运动者和周边市民的好去处,年接待各类健身人数总量超过110万人次。“十三五”期间,我省通过积极建设体育场馆设施,多个免费低收费开放的体育馆、体育场、城市健身步道、登山健身步道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成,农村体育设施也愈加完善,我省群众健身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令人欣喜的是,随着“6565”四级工程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9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89㎡,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0.1㎡,比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我省人均体育设施占地面积(1.29㎡)增加了0.6㎡。全省移民新村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也实现全覆盖,省体育局按照“体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路,实施全民健身设施“精准扶贫”,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为全省1271个移民新村建设体育设施,为145万移民新村群众健身提供了便利。每当夜幕低垂,全省各个公园、广场、社区健身场地,对社会限时开放的各所校园操场,甚至河边、马路边,健身锻炼的人群怡然自乐。当前,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已成为基层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依托和阵地,在“十三五”期间,全省有90.5%的城市社区建成了“15分钟健身圈”,其中,晋中、阳泉、运城和晋城四市,实现了“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各级公共体育场、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对外开放数量共有347个,实施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居民开放率达99%;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数量1952个,开放率为34.17%,全省共建成足球场2029块,平均每万人足球场地0.5块。“‘十四五’期间,为进一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我省将下大力气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山西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雁峰表示:要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文件要求为核心,大力推进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公园、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推广室内外智能化健身器材和健身设施普及,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做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工作;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任务目标。

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元,群众体育品牌各具特色,全民健身有了才艺展示大舞台

比赛场地上,选手们或勾、或盘,毽球在犀利的脚法下左右腾挪,一个个精彩的扣杀,博得在场观众阵阵赞叹。10月21日,吕梁市踢毽子大赛正在举行。一个月来,我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体育项目在全省各市拉开帷幕,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全省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2077.9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比例5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为1346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比例36.4%,比“十二五”时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上升的不仅仅是人数,全民健身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各级政府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国庆节和全民健身日等节假日契机,广泛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如长治“秧歌进万家”活动、运城迎“五一”长跑活动等。体育部门与教育、农业、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协调配合,适时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和展演、赛事等,并在省运会上增设了群众体育组别。我省各市精心打造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也成为各市闪亮的名片。太原连年坚持举办“太原国际马拉松赛”“龙城赛龙舟”“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晋中“榆社云竹湖休闲旅游垂钓节”“乌金山李宁国际滑雪公开赛”,长治“国际攀岩节”,运城“永济五老峰登山节”“徒步盐湖毅行”等品牌活动也初具规模,吸引众多国内外友人踊跃参加。体育部门还积极组队参加全国运动会、特奥会、智运会、残运会、民运会等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展示了我省全民健身活动成果。谈起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赵雁峰说,将根据省委规划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品牌赛事和活动的战略布局,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游山西、读历史、强体魄》系列赛事活动,大力推进体育和文旅融合。在元旦、春节、8·8全民健身日、北京冬奥会等重要时间节点,以马拉松、自行车、足球、冰雪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为载体,全面推动各类人群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培养良好健身习惯,努力形成“一市(县)一品”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

组织机构作为支撑,群众健身有指导,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初步形成

全民健身活动需要强大的组织机构作为支撑。目前,全省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共2058个,平均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为0.56个,比“十二五”时期的“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0.34个”提高了近65%。体育组织总量呈上升趋势,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太原、大同、忻州、长治等市,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了市级体育组织“3+X”模式。“身体重心右移,松腰沉胯,左脚向左开步站立,两腿膝关节自然伸直……”在大同市一处体育运动场所,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于国强正在指导群众锻炼。于国强的本职工作是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讲师,2011年成为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健身气功推广与普及,近三年先后在广灵、应县、繁峙等站点进行多场公益培训。当前,全民健身指导站(点)已成为基层群众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依托和阵地。通过各级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省已形成17850个基层全民健身站(点),平均每万人有4.8个,比“十二五”时期增加了65%;形成了以体育协会组织为主线、以健身站点为依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属地管理自愿参加为原则的全民健身格局。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了更多城乡居民。如开设科学健身大讲堂,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优秀评比,将太极拳、柔力球等健身项目的培训工作下沉至县(区),各类体育社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优秀项目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活动,发挥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站)作用,为实施科学健身提供指导服务。“群众体育工作各项保障有效落实,助推我省全民健身事业再上新台阶。”省体育局分管全民健身的副局长杜荣感触颇深,群众体育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全民健身议事协调机构逐级下沉,为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全民健身经费保障有效落实,助推《实施计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赵雁峰表示,“十四五”期间,省体育局将继续创新“3+X”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发挥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各类单项、行业、人群体育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形成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体育运动与锻炼网络,为全省体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周慧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