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这一表述背后释放了什么新信号?我国北斗优势在哪里?北斗产业化之路前景怎样?
关于这三个问题,听听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怎么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
Q1
第一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北斗产业化,释放了什么信号?
答
具有标杆意义。
杨长风:建设高性能、高可靠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科技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的16个重大专项之一,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它是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的工作卫星、四十多个地面站、成千上万的用户终端等一起织就的一张“天罗地网”,地位不言而喻。从1994年北斗一号工程立项起,26年来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先有源、后无源”的发展思路分步实施,形成了突出区域、面向全球、富有特色的北斗系统发展道路,为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从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角度,五中全会提出的北斗产业化具有标杆意义。
Q2
第二问:与GPS系统比,北斗有哪些优势?
答
北斗有“独门绝技”。
杨长风:通俗地讲,北斗卫星导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汇原理,通过测量3颗以上导航卫星与用户接收机的距离,解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坐标。
与GPS相比,北斗三号系统采用星间链路,将30颗卫星和国内几十个地面站有机联系起来,极大提升了运行能力、安全性和定位精度,即使没有地面支持的情况下,卫星依然可以实现60天自主运行。这是北斗的“独门绝技”。
其全球定位精度与GPS相当,局部区域优于GPS。北斗系统独创了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增加了精密单点定位、星基增强、区域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新功能,可以播发更优的导航信号。比如在北美、非洲、欧洲等地,北斗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在亚太地区可以精确到5米左右。
除了实时导航和快速定位之外,北斗系统还有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等特色功能。北斗系统的短报文服务,是国外其他任何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不具备的。
Q3
第三问:北斗产业化之路怎么走?
答
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
杨长风:经过多年发展,北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基础产品实现自主可控,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多款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工艺水平达到22纳米。
国产北斗产品已输出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系统不仅向全球范围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基本服务和特色服务,而且它的应用全面开花,在交通运输、电商物流、自动驾驶、精准农业、海洋渔业、减震救灾、食品安全、智慧旅游等领域已经或正在落地。
在沿海渔民出门打鱼前,要一拜妈祖,二拜北斗。为什么会拜北斗呢?根本原因是渔民可利用北斗短报文对海上渔船进行跟踪监控管理、进出港智能管理、应急指挥调度,能够快速处置船舶险情,搜救人员。目前,全国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了北斗终端,累计救助1万余人。如今,北斗成为渔民的“海上保护神”。
今年,北斗系统还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硬核支持,其中包括无人机精准喷洒消毒液、物流精准配送、医院数字施工等。
作为世界一流导航系统,它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卫星导航将成为继移动通信、互联网之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10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预计2020年产值有望超过4000亿元。
2035年前,我国还将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记者:李元丽
原标题:优势在哪?产业化之路前景怎样?听杨长风解密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