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一上班,23岁的敬树斌就密切监视着仪表上各种不停变动的数字,还不时通过观察孔查看结晶炉里晶体的成长情况。经过20天左右时间,白色的高纯度氧化铝粉就结晶成了“蓝宝石”,一炉生产100多公斤,看上去和普通玻璃没什么两样。自然界的蓝宝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由于含有杂质而折射出迷人的蓝光。敬树斌介绍说,山西华晶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运用自己独特的晶体生长技术生产的人工蓝宝石,纯度更高,自然光下就不会呈现出蓝色了。经过掏棒、切片、倒角等工序,在人造蓝宝石平片上刻出图形来作为衬底,供接下来的进一步外延、芯片加工,主要应用于生产高端大尺寸LED以及显示屏领域的触摸面板。半导体产业是我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忻州矿藏丰富,去年出产原煤6718万吨、氧化铝267万吨,非常适合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制造。忻州经济开发区通过提升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科研投入、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措施,以半导体产业园为载体,围绕首位产业精准招商,先后引进中科晶电、华晶恒基、北纬三十八度、台湾德晶等一批优秀的半导体材料和设计制造企业落户。总体形成了从超纯材料到晶圆衬底、外延、蚀刻、芯片制造、封装的半导体产业链雏形和以砷化镓、蓝宝石、钽酸锂/铌酸锂等半导体材料产业为主的半导体特色产业集群。山西华晶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文瑞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总投资11.92亿元,主要建设2英寸、4英寸、6英寸PSS生产线。达产后,产品将占国内市场份额20%,年产值可达11.73亿元,年上缴税收约1.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70余个。面对即将开启的“十四五”规划新征程,《山西省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太原、忻州为核心,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忻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和市委“336”转型发展战略布局要求,在“8+ 6”产业集群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构建起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全市占比显著提高,成为全市新的经济支柱。虽然时值寒冬,但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区内,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东区,山西华晶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西区,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紧吊装设备,生产在即。半导体产业属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自主创新,加强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入驻忻州经济开发区半导体产业园企业的共同心声和奋斗目标。北纬三十八度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和忻州中科晶电信息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6G毫米波集成电路研发及其工业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成为忻州市唯一一所省级重点实验室。6月,忻州市政府与中北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北大学半导体学院”“中北大学半导体产业创新研究院”“中北大学半导体学院就业实习基地”同时揭牌成立。彭文瑞认为,这些战略合作的诞生以及相关机构的成立,正是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与园区企业的技术优势,院校发挥多学科融合、人才资源密集、基础研究扎实的综合优势,优势叠加优势的亮点举措。最新的消息,忻州经济开发区目前引进的15个项目合计总投资190.9亿元,其中5个项目产品已下线。预计2021-2022年间将全部建成投产,可形成4吋砷化镓单晶片200万片、6吋SAW芯片28.8万片、6吋PA晶圆10.8万片、蓝宝石外延片150万片、PSS片120万片的半导体产能。忻州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抓住国产替代产业机遇和全省打造太原—忻州半导体产业集群机遇,以忻州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加大技术攻关,做大做强砷化镓等第二代半导体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创新链条,统筹推进第三代、前瞻谋划第四代半导体研发,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产品体系和全省半导体高端创新平台基地。忻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利田说:“未来5年,我们将全力以赴将忻州建设成为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复合物半导体产业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技术辐射地,成为忻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
本报记者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