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精神灯塔照亮奋进之路——致敬第四期“晋城楷模”

时间:2020-12-31 18:00:20 | 来源:太行日报

发布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裴囡囡

每一个时代都有楷模,他们像一座座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12月29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新闻传媒集团承办的第四期“晋城楷模”发布仪式举行。晋城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郭建平、郭子涵父女,李德义荣获“晋城楷模”荣誉称号。

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落泪,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向前。

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

用身躯捍卫生命,用意志筑牢防线

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

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

像全国一样,我们的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危急时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保卫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

1月24日,市人民医院动员报名抗疫。2月1日,经选拔的25人,组成晋城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第一梯队,快速入驻隔离病区,与病魔正面较量。3月下旬,面对新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晋城市人民医院快速组建第二梯队,再次入驻隔离病区。

经过数十个不分昼夜的艰苦奋战,这支队伍交出了10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满意答卷。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入驻到治疗,隔离病区的工作进展顺利。”舞台上,晋城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队长马文途云淡风轻地回忆那段岁月。

云淡风轻的背后是很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52岁,最小只有25岁,有孩子刚刚学会走路就奔赴战场的夫妻;有瞒着彼此偷偷报名,却双双出现在前线的姐妹;有孩子刚上小学就托付给年迈老人的“狠心父母”;还有坚持值守,生病也不退缩的“90后”护士。

或许背景不同,但穿上白大褂,他们都是战士:“救死扶伤是医生的本职”“这是我今年做过最酷的决定”“医生不能退,医生退了,病人怎么办!”……

一句句承诺、一次次行动,都是他们医者仁心的大义担当。

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312天无新增病例,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果,是包括晋城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和109名援鄂医疗队在内的晋城全体医护人员,及广大党员干部、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捍卫生命、捍卫家乡的成果。

向晋城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家医疗队致敬!向所有在抗击疫情中作出贡献的晋城人致敬!

郭建平、郭子涵父女——

父亲用生命划亮贫困的黑暗,女儿用青春唤醒沉睡的大山

郭子涵

2018年8月2日,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建平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51岁。

10天后,郭建平的女儿郭子涵毅然决然地向党组织递交申请,要继承父志,回到台北村完成父亲未竟的扶贫事业。

郭子涵原想,回到台北村就会离父亲更近一点。

怎料,9月2日,一踏进父亲的工作间,看到案台上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父亲每日的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地罗列着不同贫困户的情况、各项扶贫工作的难点,她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这是父亲没有写完的工作日志。我要接着父亲的接力棒,踏踏实实地继续走下去、完成好,让父亲走得更放心。”擦干眼泪,郭子涵觉得肩上的责任更沉,脚下的路更加清晰。

自此,台北村又有了一位郭书记,同样的认真,同样的负责。哪家老人生病了,哪家的暖气有问题,哪家的旱厕需要改造,郭子涵样样心里有数。

如今的台北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更宽更平坦,苗木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余亩,建成了连翘茶加工扶贫车间,新建了两个蓄水池,完成了“煤改电”项目,进行了公厕改革,修建了凉亭、步道、文化长廊……

百姓的口碑最能检验工作成效,说起两任郭书记,台北村的乡亲们无不含着热泪称赞。

“爸,你放心!我会勇敢地走下去,让老百姓的生活有新的更好的变化!”在“晋城楷模”发布仪式上,郭子涵深情地表示,要继续紧握父亲郭建平传给她的接力棒,把绚丽青春绽放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像郭建平、郭子涵一样,全市4396名驻村扶贫干部奔赴在农村一线,与老百姓一道,用汗水浇灌脱贫花,用热血铺就扶贫路,共同创造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向郭建平、郭子涵父女致敬!向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脱贫干部致敬!

李德义——卫我山河青春热血上战场,建设家园深藏功名于心中

李德义

在高平市马村镇阁老村住着一位身体硬朗的老人,全村人都知道他当过兵,却不知道是什么兵。

直至2019年,老人以全市唯一的老一辈军队英模代表的身份,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游行,大家才恍然:原来他是一位英雄楷模。

这位老人名叫李德义,1926年出生,22岁当兵,因为胆大心细、机敏过人,当兵的第二年即被提拔为机枪班长,第三年任排长、第五年任连长。

1951年6月,李德义随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整整43天,炮弹横飞、战况激烈。李德义受命保护一种从苏联借来的名为喀秋莎的珍贵武器。这种武器一颗炮弹80公斤重,一次能发射16颗,在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中,李德义把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也正是在这次战役中,李德义身负重伤,头部、胳膊、腿上留下了4处永恒伤疤,但负伤休息短短一个月,李德义再次冲上了战场。

当兵的九年时间里,李德义先后参加了解放华北战役、解放西北战役、抗美援朝等多场战役,先后立下特等功、二等功,被授予解放华北纪念章、人民功臣勋章、解放西北纪念章、金日成国际勋章、和平鸽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功勋赫赫。

1955年,李德义复员还乡,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坚守在一线默默工作。1986年,李德义回乡务农。

因为对战友的尊敬、对和平的敬畏,老人鲜少提及过往,但听到熟悉的旋律,他还是会不自觉高唱革命歌曲。

当天下午4时,熟悉的旋律响起,96岁的李德义老人再次唱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很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响彻现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正因为有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才有了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才有了如今的盛世和平。

向李德义同志致敬!向谱写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