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17年不离不弃伺候“瘫夫”,59岁大姐“教会”丈夫走路、吃饭和说话

时间:2021-02-23 20:00:19 | 来源:山西日报

高邮市卸甲镇金沟村,有位重情重义、善良贤慧的好女子王友琴,59岁的她,17年如一日地照料常年瘫痪、脑子无意识、浑身没力气的丈夫徐桂喜。17年来,王友琴一边在家种田、兼职当村庄保洁员、在附近企业打零工挣钱养家,一边为“瘫夫”端屎接尿、擦洗身子、康复训练。在她悉心照料下,徐桂喜现在可用拐杖在门口短距离挪步,甚至可以用颤抖的手拿筷勺简单进食,说一两句简短的话了。王友琴用柔弱的双肩“撑”起这个家,用不离不弃的爱让“瘫夫”一点一点地好起来。紫牛新闻记者23日采访了解到,该镇着手为王友琴申报“爱亲好人”,号召更多人向她学习。

“教”丈夫走路

17年前丈夫因车祸瘫痪,她选择坚强面对

王友琴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37年前,她与徐桂喜结婚,婚后育有一个女儿。平时,丈夫在邻近船厂上班、女儿上学,她在家务农、做家务,一家人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农历六月初六,天气特别炎热,丈夫徐桂喜当天骑电动车上班途中,不慎跌倒昏迷,被过路群众发现报警送医。经过医院半个月的救治,前后花费医疗费2多万元,瘫痪、脑子无意识、浑身没力气的徐桂喜不见好转。由于家庭条件所限,无奈之下,王友琴只好按照医嘱,带着全身瘫痪的丈夫回家调养。

为了撑起这个家,王友琴选择了坚强面对。丈夫住院治疗期间,她日夜守护在病床前;丈夫出院回家后,她精心照料,默默坚守。17年过去,为陪伴照料“瘫夫”,王友琴付出了太多辛劳。

给丈夫夹菜

丈夫的菜谱很丰富,可她多年未添置一件像样的衣服

每天一大早,王友琴先帮助丈夫穿衣、排便、刮胡子、洗漱,然后做早饭、喂早饭。安顿好丈夫后,她匆匆吃点东西,开始清洗丈夫换下来的衣服被褥,做家务。一切妥当后,外出上班。

临近中午,王友琴下班一到家,就忙着做饭烧菜,给丈夫喂饭。只要一有空闲,王友琴就与丈夫进行“对话”,尽管丈夫常常毫无反应。傍晚,王友琴下班回到家,要将丈夫搀扶着在家门口挪步,进行康复训练,然后回来为他洗脸洗脚或者洗澡,再在床上为他按摩。丈夫以前喜欢看扬剧,为了帮助他恢复记忆,王友琴请人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将频道锁定在戏曲频道上,一有时间,就陪着丈夫看电视,与他进行“交流”。夜里,王友琴还要随时侍候丈夫大小便,帮助他翻身。

丈夫手脚无力,起初拿不住碗筷,更不能动弹,很多时候,头都抬不起来,甚至腿抽筋,不时大小便失禁。王友琴不嫌脏不怕累,一次次帮助丈夫擦洗身子、换洗衣服被褥。为了这个家,王友琴这些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平时也处处精打细算。但为了丈夫,她想方设法为丈夫改善伙食。在家里,王友琴养了许多鸡,今天煨鸡汤,明天烧鸡蛋西红柿;今天烧肉圆,明天做杂烩汤,还不时买些苹果、桔子等水果放在丈夫床头……在王友琴的悉心照料下,如今,“瘫夫”徐桂喜身体调理得不错,有时甚至可用拐杖在门口短距离挪步,拿筷勺简单吃饭,说一两句话。这些对于王友琴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给丈夫擦脸

朴实大姐的心里话:“苦点累点没啥,只要丈夫陪在身边就行”

记者采访了解到,王友琴身体也不太好,患有高血压,但面对变故,她挑起照顾丈夫和挣钱养家的双重重担。

17年来,王友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平时在家,她与丈夫形影不离,上街买菜都是快去快回,到亲戚家人情走动,也是来也匆匆,归也匆匆。为了多挣点钱,王友琴除了要种好10多亩农田,还要负责金沟村东南片10多个村庄的保洁工作,甚至还在附近永安集镇的一家企业打零工,每小时能挣10元钱,“虽然苦一点,但能多一份收入,多贴补一点家用,为我们家老徐多买一点药和营养品补身子!”

据了解,对于王友琴的家庭困境,当地领导及周边村民给予了许多帮助。市镇残联及时帮助她的丈夫落实了二级残疾待遇,每月享受790元重残生活及护理费。逢年过节,金沟村党总支、村委会派人上门慰问。

采访中,庄邻杨敏告诉记者:“王友琴大姐太辛苦了,丈夫跌下来瘫痪17年,她要服侍他,还要种田、上班,真不简单!”金沟村副支书李爱萍说:“王友琴多年如一日照料瘫痪的丈夫,她这种不离不弃的精神,这种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值得我们全村妇女姐妹学习。”而谈及将来,朴实的王友琴大姐告诉记者:“苦点累点没啥,只要有老徐陪伴在我身边,我心里就安稳!”

通讯员 吴继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原标题:17年不离不弃伺候“瘫夫”,59岁大姐“教会”丈夫走路、吃饭和说话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