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人均预期寿命要再提高1岁”,“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的这个数据,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微博上该话题的阅读量将近1亿次。
人均预期寿命是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每个国民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只有大约35岁,如今已经翻了一倍。
一个国家的发展,最实在的成果在于人,最持久的动力也是人。要实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目标,未来5年不只是经济总量要提升,更需要关注种种生活细节:社会保障要更有力、医疗技术要更先进、生态环境要更宜居、科技实力要更强大……
70年来人均预期寿命翻一倍
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7.3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年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76亿。
70年间,人民生活从饥寒交迫到物质丰富,从缺医少药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综合国力的崛起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现华丽转身,国民的寿命也跟着节节攀升。
卫生和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国民健康长寿的关键。
很多人小时候都吃过一颗小小的“糖丸疫苗”,这是预防和消灭小儿麻痹症的有效控制手段。上世纪50年代,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在中国流行,公共卫生专家研制出“脊灰糖丸疫苗”,之后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到60年代中期,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大大下降。如今,中国共有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其中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接种,保护更多国民免受疾病侵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中国已率先研发并批准上市4款新冠疫苗,目前已有几千万人次接种新冠疫苗,很多地方都公开了疫苗接种的目标和时间表。
由于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的得力措施,这场全球蔓延的传染病并未对预期寿命产生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告诉记者,相对于慢性病等,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低。
“美国预期寿命在上世纪60年代是70岁,经过半个多世纪,提高了七八岁,到了一定平台后,增长越来越难。”毛宗福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的预期寿命几乎以每10年人均提高10岁的速度增长,“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增速变为每5年长1岁。“十三五”期间,中国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已经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不光是卫生健康部门的事
“这是一个有难度的指标。”毛宗福谈到未来5年再提高1岁时说,这同时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指标,“寿命的延长是实实在在的,让老百姓活得更长、更健康才是人民至上”。
“要真正提高预期寿命,最关键的是‘防未病’,减少得病。”蔡卫平建议,将更多的成人疫苗纳入医保。目前,免费疫苗主要针对儿童,蔡卫平发现,乙肝在青少年群体里发病少,但成年后有所回升,原因可能是有高危行为和抗体水平降低,如果医保能报销补种疫苗,将降低乙肝的患病率。
再如预防宫颈癌的疫苗,也可纳入医保报销。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表示,宫颈癌在偏僻、人员分散的地方发病率高,这些地区的人更需要接种宫颈癌疫苗,而当前接种的群体主要在城市。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包括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资源分配,才能真正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王辰说。
扶贫攻坚、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都会影响预期寿命。在吴明看来,把可避免的死亡降到最低,“需要方方面面的综合措施”。
国家在努力,每个人也要做好自己健康的“守门人”。
2019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9.17%,国家提出在2030年要达到30%。这是对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的监测。吴明认为,这个数字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家不要想着预期寿命提高,医疗要怎么做,更多不是医疗方面的问题。”蔡卫平反复强调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性,比如很多人不重视血脂高,最终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个人是保持健康最重要的主体,“年轻人不要自恃年轻,就超负荷去工作、玩”,蔡卫平认为,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外,也要舒缓年轻人的压力,预防心理疾病。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大家可接受价格范围内的运动场所,开健身房可以给予优惠,不要搞得太商业化。”蔡卫平说,年轻人医保账号里的钱很少动过,可否把这部分钱用来“买”健康——购买运动产品和办健身卡,“这个钱用在防病上,后续不必花更多钱去买药。”
人均预期寿命增加难度有多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全国老龄办曾测算,20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900万。
人口老龄化已经势不可挡,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养老金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老龄化是中国本世纪的“百年之虑”,而夯实养老金制度是百年大计。2019年年底中央颁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他建议,“十四五”期间中国要从负债型向资产型养老金制度过渡。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支持力度,调动多种金融机构主体积极性,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通过充分的、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释放商业渠道销售潜力,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容和充分的竞争逐渐降低市场供给商业养老产品成本。
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背后难度非常大。“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均寿命从76.3岁提升到了77.3岁,但越往上提升,国家综合医疗和养老水平要满足的要求就越高。
随着国民日益健康长寿,相应的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障网已实现全覆盖,每年新增近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包括近100家等级最高的三甲医院。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农村社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十四五”时期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无疑是政府对每一位国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未来5年的努力方向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杨杰
原标题:未来5年人均寿命提高1岁 政府一诺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