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乃兴
泽州县李寨乡望头村有“上党梆子梨园之乡”之美誉。明清时期,望头村是连接晋豫两省的清化古道的必经之地。特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望头村独特的戏曲文化。上党梆子由此产生、发展、兴盛和壮大。民间流传的俗语说:“秋(泉)罗(泉)、李寨、望圣头,不是唱戏就是赶牲口。”《泽州戏曲史稿》记载:“望头这个梨园之乡,男女老幼,田间地头,都能哼唱上几段上党梆子戏。”均验证了望头村当年的盛况。开元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起来的。
开元宫被奉为戏曲界的艺术圣殿。它敬奉的是戏曲界“梨园圣祖”李隆基、宫调创始人孔三传以及戏曲界公认的咽喉神。全国的庙宇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唯有开元宫坐西朝东,十分独特。因为李隆基在长安登基,人们为了更好的朝见天子,所以将庙宇坐西朝东修建。正殿的李隆基像位于西方,人们朝拜时也会面向西方。
开元宫始建年代不详,原有三块石碑全部丢失,只剩一块重建的残碑,碑上记载了1824年和1874年的重建历史。1913年,开元宫再次重新装修,上党戏王赵清海带领三乐义班在此义演祝贺。后来日本侵略者入侵山西,开元宫惨遭损毁。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元宫又遭到了彻底地破坏。2014年,望头村对开元宫进行了复建,2015年竣工。
开元宫正门的两扇大门上有不少门钉,横着一行有九个,竖着一列有五个,代表的是九五至尊。我国的庙宇大部分是虎头铺首,开元宫的大门有个独到之处,用的是龙头铺首。古时,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龙头铺首。
进入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殿。正殿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唐朝李隆基潞安别驾喜闻新声或曰上党歌先梨园;下联:宋代孔三传汴京名伶创诸宫调难怪泽州音韵冲瓦舍。这副对联诉说了两个朝代的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戏曲界的李隆基,他在没登基以前,在潞安任“别驾”时,曾听到上党地区的“大戏”,李隆基的功劳主要是将中国过去的歌舞、杂剧、说唱演变成了戏曲。在他的御花园中有个地方,他们经常在那里唱歌跳舞、排练演出,那个地方因为梨树较多,被称为“梨园”。后来,“梨园”成为了“戏曲”的别称,戏曲界把李隆基称为“梨园圣祖”。另一个是创诸宫调的孔三传,他就是望头村人。对联中又写了两个州,分别是古潞州和古泽州,上党梆子最早叫“大戏”,解放前叫“上党宫调”,解放后才改成“上党梆子”,传到河北和山东后,他们都称为“泽州调”。
进入正殿,正对着殿门的是“梨园圣祖”李隆基,他头戴龙冠身穿龙袍,坐着蛟龙椅,两边宫女打着龙凤扇、两个武士拿着金瓜玉斧。右边的壁画画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经过御花园去梨园的必经之路。左边的壁画画的是在梨园长生殿,杨贵妃在鼓上载歌载舞,李隆基持手鼓为其伴奏,大臣们在下边观看。正殿东墙上的壁画是“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和《西游记》。墙上还有一副对联,上联:祖国昌盛文艺芳草绿华夏;下联:人民安康梨园百花香万家(郭乃兴撰联)。正殿外面横梁上画着小壁画,中间是风流才子,两边是三顾茅庐和七星庙。
北偏殿供奉的是戏曲界公认的咽喉神。古人为了唱戏有个好嗓子,所以敬奉咽喉神。殿中两幅壁画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和水浒,北面是三英战吕布,南面是水泊梁山。南偏殿供奉的是音师爷,也就是孔三传的化身。里面的壁画是西厢记和铡美案。
从南偏殿出来以后,能看到大门后上方的壁画,中间画的是岳母刺字,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四个字非常醒目。两边分别是雁门关和白蛇传。
北厢房里边介绍了宫调的五种唱腔——也就是“昆、邦、罗、卷、黄”,还有上党梆子剧团、山东枣梆和河北西调剧团的介绍。
南厢房展示的是上党二黄的传承人郭胖胖、上党梆子的传承人郭孝明、山东枣梆的传承人张文英、房灵合,河北西调剧团的传承人张海臣及五个梅花奖得主的介绍。
开元宫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传下来的宝贵遗产。竣工后,央视著名戏曲主持人白燕升专程来此瞻仰。戏曲界的领军人物,过去有上党戏王赵清海,现在有郭胖胖、郭孝明、张保平、吴国华、陈素琴等人,还有部分戏曲精英都到此祭祀过。西调继承人张海臣,枣梆继承人张文英,枣梆剧团、西调剧团大部分演职人员也到开元宫祭祀过。
现在,原来的残碑被镶在墙上供后人研究。上面记载的是当时整个上党地区有名的戏班及戏曲名人、社会名流的捐款记录。如今的复建碑也记载了很多剧团、部分戏曲精英和望头村村民捐款记录。
过去,望头村有多名艺人外出教戏,由此上党梆子衍生出了山东枣梆和河北永年西调两个嫡亲剧种,促进了上党戏的传播和发展。这两个剧种的演职人员亲切地称望头村为“娘家”,并多次回来访亲演出,成为戏曲史上的佳话,也是剧种传播和流变的生动展现。2013年国庆期间,还出现了山东枣梆剧团、河北西调剧团和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同台演出的盛举。宫调根生上党地,戏曲花开晋鲁冀,这种情况在全国都比较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