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山南水北】仙神河谷寻神仙

时间:2021-05-13 18:00:15 | 来源:太行日报

◇冰河

元宵节一过,这年就算过完了,蛰伏了一冬的鸟儿,纷纷向着山野飞去,唤醒春天。

三月初的晋城,还流连在冬的余韵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小草没有发芽,柳树也未吐绿,但人的心,一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速度与激情刺激下的荷尔蒙总有点春情荡漾了。

三位老友,晋阳、丫头、冰河,乘着这萌动的春色一头扎进深山里,在晋豫交界处寻觅一个叫白河的村子,据说那里有个大峡谷,野人在那遛过弯儿,神仙在那儿洗过澡,荡涤尘世的污浊,赤条条地直下中原去了。

或许神仙就是野人,起初蓬头垢面、茹毛饮血、衣不蔽体,后来刀耕火种、修田盖屋、采桑织绵,过起了体面的文明生活。再后来,一场万年不遇的洪水直泻而下,冲毁了一切称之为文明的东西,终于顿悟,他们从自然攫取的东西太多了,从而放下欲念,沐浴性灵,在浪花涛声里寻一个解脱。所谓修行,所谓得道,恐怕也必须有此劫难,才能反璞归真得一个正果吧!

晋济高速驶出天井关,沿207国道向下,途经一个叫洪水的村子,乡间道路七拐八拐,别有洞天般地,白河村倏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村子不大,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繁盛时有人口三百,如今常住的不过五十多人。近几年,村里的当家人领大家办了合作社,筑堤三重,聚水生金,庄稼果园有了灌溉,旅游业也渐渐有了起色。2017年,居然办起了风马牛不相及的稻草人文化节。

是啊,若是谷草节或麦草节还有点本地的乡土特色。其实,守着这三重堤坝的水,守着这沧桑雕琢的山间民居,还有村前村后的山川褶皱,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也别谈什么引资开发了,能够保存好它们,就是最美的乡愁。

身边的宝丫头说,你们谈乡愁,那是你们都在农村生活过,像我们几代人都在城区长大的,是不是就没有乡愁了?

要说乡村,像城区的大多数区域,几十年前都是乡村,只不过这里最早城市化,城中村的人们由农民变成菜农变成市民,土地没了,祖房没了,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被连根拔起,架空在城市的高楼里。他们的乡愁因为无所附着反而变得更为浓烈。

像晋阳和我,乡愁不仅是一份魂牵梦萦的思念,也是儿时甜蜜的回忆。

真正没有乡愁的是生活在村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诗如画的图景在他们眼里只是几千年的绑缚,和一份看着他人进城离开后的酸涩落寞。

“更多的美景还在后头呢!”晋阳看我频频举起相机,在前面催促道。

我紧走几步,跟上他们的步伐。

“接下来这四公里才是真正的神仙之旅,镜头拿稳,注意脚下,别一路叩拜过去,怕你膝盖受不了。”晋阳神秘地说。

三河汇聚的白河村,是因河水的清澈还是水里的青石而得名的呢?但白河村确确实实是仙神河谷的源头,过了白河村,这仙神河才叫仙神河,才足够阔大足够神气。

太行山脉中的河流大多是季节河,人类的活动和矿产的开采加之气候的变化,更延长了枯水期的时间。也正因为是枯水期,我们才能漫步在这坚硬如砥的河谷作一番畅游。

两岸的石头被河水冲刷出历史的断面,方方正正几十吨砌在一起的巨石,是河神的巧夺天工,借此展示神的伟力。

碎石和黄土一层层挤压覆盖形成的粗砺断面则是较年轻些的河水所为,做工粗糙,滋长着荒草,这份做工一定没少挨河神的批评。

基岩之上,由小块石头整齐垒成的梯田则显示了先民的苦难和智慧,向天要地,向河要地,砌石为塄,挑土造地,为的是得神所赐给家人一份不至饿死的口粮。若是河神保佑,春种秋收,这担粮食还可以从龙口抢回来。若是天威震怒,河起妖性,浩浩洪水浊浪滔天,人力所为的这些梯田和耕作,顿时化为乌有。这些劫数中,又有几人悟道?岁月更迭中,矢志不渝的是人类生存的欲望,冲了垒,垒了冲,哪怕一线希望,都不肯妥协放弃,这种传承会不会也是一种修行?如今,村民不再依赖土地而活,积极推动退耕还林,人与自然的和解中,唯有这河床成了最后的赢家。

是的,平整开阔的河床,除了村边的一段沙石杂陈,整段四公里的河谷,都没有什么泥沙,构成地壳结构的基岩,被洪水一层层撕去外衣,被山间的清流一点点洗刷干净,将它们坚硬青峻的骨胳祼露给世人。

看着他们铁打钢铸般的模样,我突然想到了磐石这个词。它们有磐石之坚,却不是流水剥蚀而成,也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几千公里厚的地壳的一部分,铁和其它矿物是它其中的元素之一,怎么能代表它呢?

铁骨铮铮!是的,唯有以人的骨来比拟,这世间最坚硬的是人的意志,有了这个意志的填充,中空的骨头也能担当起千钧的重任,当人的骨为意志而存在,他就能战洪水跨火山无坚不摧,可以迎着枪炮前进,可以向着赤日奔跑,可以化形轻风流水以柔克刚,可以飞入九霄补它一块天。有这样硬骨的人不就是成仙得道的神吗?

人与神之间,竟然只隔着一念。一念之间,千变万化,瞬息之间,沧海桑田。当这一念化为河谷里的一缕清风,蝴蝶振翅,草叶轻摇,几丝流水轻扬。当这一念变成摧枯拉朽的风暴,天地变色,山川倾倒,喷金洒银,万劫不复。当此之下,与之共舞的唯有系万民于一念之人,因一念通神,铁骨铮铮,便有了重整河山的伟力。

华夏先祖女娲、伏羲、轩辕黄帝、神农炎帝,无不是在那场肆虐几个世纪的大洪水中由半人半兽的人登临神的宝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的这些起于水的论述,让我对仙神河有了共鸣。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