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大同,巍巍武周山,悠悠桑干河,一条得大高速让我的家乡“内联外畅”,让晋冀蒙融入一家亲。得胜口至大同段高速公路,简称得大高速公路,是国道208主干线内蒙古二连浩特至云南河口公路山西境内最北端的一段,是我省规划的“九横九环”人字形骨架公路网中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实施“三小时高速通达”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起于省界得胜口,接内蒙古境内集宁至丰镇公路,终点位于云州区党留庄乡蔡庄村东北,与京大高速公路马连庄互通相接。大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但曾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都城和辽、金两代的陪都,也是历朝历代的军事重镇。塞上名都大同具有独特的北国风光,云冈石窟雄伟,恒山峥嵘,大同土林、悬空寺、火山群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而大同境内的长城更具独特魅力。明朝嘉靖、隆庆、万历等在内外关修筑了由墩堡、关城和长城城墙组成的一系列防御体系,光大同境内残存的长城就有三百多公里。这些明朝外长城基本与今天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重合,从山西与河北交界的新平堡蜿蜒向西,一直延伸到忻州偏关境内黄河岸边的老牛湾。从大同出发,沿得大高速行驶,穿过G208国道向东进入得胜堡段,不到1小时就到了长城上著名隘口得胜口,其附属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均建于口内。得胜堡,一个威武的名字,“塞外五堡”之首,带给边关的却不是烽火硝烟,而是民族融合。得胜堡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始建于汉代,称平城塞,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得胜堡以北1公里即是得胜口,是连接口里口外的重要关口。得胜堡大规模建设从明代开始,是明代“九边重镇”大同的北门户,为当时最大的堡城,同时兼具军、民、商、宗教功能。和平时期是蒙汉交易的主要场所,时有“金得胜”之誉称。著名的“隆庆议和”就发生在这里。该堡先为土筑,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砖包,今堡城包砖多被拆走,保存有砖砌券拱南关门。南关门朝南匾额为“保障”,朝北则为“得胜”两字。筑路人的贡献,带来的是文物保护和交通便利。“新荣境内有两条长城,当时设计的时候就提出既要对工程负责,也要对古长城负责。”得大高速的项目负责人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要经济效益,又要绿水青山。所以为了保护这两处长城,增加近2000万元投资。用140多根管棚打入古长城底部,再用顶推把预制好的框架结构从古长城的下面顶进去,这样,汽车从古长城下面穿过,框架结构把古长城托起来,就保留了古长城的原貌。”代表着古代文明的古长城和代表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公路在这里交相辉映,现代与传统在这里一同升华。得大高速通车16年来,穿越绿水青山,它不仅是一条环保路、生态路,也带来了“金山银山”,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致富小康路。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方便了,来旅游的游客成倍增长,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在省委、省政府布局的“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中,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文化内涵丰富的得胜堡长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长城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利用长城文化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当地群众通过景区分红、土地入股、民俗展示、建设务工、餐饮住宿、特产销售等方式实现脱贫,村民们过上了“扭着秧歌搞旅游”的日子;路通了,人来了,经济自然就活了,便利的交通不仅让当地老百姓提升了幸福感获得感,也能将镇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新荣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看美景、看希望、看幸福。有着20多年驾龄的货运司机刘波以前从事煤炭运输,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以前条件很艰苦,车不给力,路不好走,还经常堵车,现在走高速方便太多了!”如今,他有了自己的货车,与电商平台合作运送蔬菜水果,每天往返于新荣区和阳高县之间,他笑着说:“路通了,离家近了。多赚点钱让家人的生活更好一点,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大道通衢,百业兴;大道通衢,百姓福。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穿梭在崇山峻岭、广袤田野间,承载起民生温度,让人们改善了生活,搭乘上致富的快车。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盎然的生机。
赵志成 姚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