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他们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

时间:2021-06-07 16:00:54 | 来源:山西日报

高地原烈士陵园

高地原烈士陵园

灵石县王禹乡高地原烈士陵园始建于1970年,陵园占地1万平方米,内有纪念碑、陵园广场和208个烈士墓碑,是该县传承红色文化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中的烈士,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正是上学的年纪,但在祖国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祖国的骄傲。

近年来,高地原烈士陵园充分发挥灵石县革命根据地的优势,以“清明”“五四”“七一”“八一”“十一”、国防教育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不断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拓展内容,注重实效,广泛开展了一系列爱国爱党教育活动,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1万人(次)以上。

为进一步丰富和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学生德育教育注入新活力,高地原烈士陵园通过举办“红色岁月”中小学生演讲赛、“忆先烈、思报国”征文比赛、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爱国爱党教育,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争做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高地原位于灵石县王禹乡赵家沟村,是王禹和罗汉之间的一块高地,距县城35公里。这里居高临下,眼界开阔,东侧的柏明村、南侧的罗汉村、西侧的王禹村、北侧的石泉村尽收眼底。

1939年4月18日凌晨,日寇三元联队调集400余步、炮联合部队,从灵石县南关出发向王禹进犯。敌人此行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妄图扑灭西山的抗日之火,二是抓丁抢粮。得到情报后,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调“老五团”从灵石县泉则坪、上下黄堆向王禹、罗汉、柏明一带推进,并在高地原布设埋伏。根据罗汉村和柏明村隔沟相望这一地形特征,团部和二营、四营设伏,分布在王禹、罗汉之间的要道两侧,一营在罗汉村北红土坡埋伏,三营在柏明村埋伏,纵队还派出山炮连配合“老五团”作战。

当气焰嚣张的日寇进入埋伏圈,柏明、罗汉的抗日将士犹如一把铁钳,将日寇牢牢夹住。“老五团”用山炮和迫击炮向日寇轰炸,一时间,山炮轰鸣,枪声震天。日寇遭到迎头痛击,分别向罗汉、柏明逃窜,在逃窜中一边铺设路障,一边抢修工事。这时,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增调兵力向日寇靠拢,形成包围之势,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当日16时许,在山炮连的掩护下,抗日将士向敌人发起总攻。四营十一连指挥员程宝新带领一个班的战士率先冲向敌营,不幸中弹牺牲。曾参加过韩信岭阻击战的共产党员朱炳仁边打边冲。夜幕降临,敌人丢下战马两匹、机枪步枪数十支,慌忙逃回老巢。

第二天拂晓,日寇三元联队调集大批军队,大炮十几门,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对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实施包围。面对日寇的反扑,“老五团”指战员分析敌情后,决定在罗汉、高地原、柏明一带抢修工事,阻击敌人。战斗打响了,从南关上来的敌人被挡在了罗汉村,从富家滩上来的敌人被柏明的抗日将士挡住,敌人始终无法前进半步。

早饭后,一部分敌人悄悄从柏明村北绕到石泉沟,直扑高地原。战事急转直下,高地原、柏明的抗日将士腹背受敌,柏明村失守,战斗迅速集中到了高地原。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战斗十分惨烈,许多战士子弹打光了,刺刀拼弯了,但他们誓死不降,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政治工作员王昌柱接连抢救5名伤员后,大腿中弹,血流过多晕倒在血泊中。当被炮弹震醒后,他发现连长武昌福受伤,被敌人用铁丝扭缚在炮架上,他艰难地爬到连长身边,用牙齿咬开铁丝,两颗牙齿脱落,鲜血满口,救出连长。而王昌柱因伤势过重被敌人抓住,牺牲时年仅16岁。一营一连指导员刘应科正要突围,不幸中弹牺牲。一营二连连长孔繁胜被一个日寇拦腰抱住,怎么也甩不脱,情急之下,他从身后摸出一颗手榴弹,对着敌人的脑袋使劲砸去,敌人倒地而亡。牛长贵、牛保南、牛绍南等几名小战士子弹打光了,刺刀也拼坏了,被敌人逼到了山圈里,但他们誓不投降,都牺牲在了敌人的刺刀下。

两天的激战,日寇伤亡300余人,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牺牲116人,最终日寇败退南关,毁灭了日寇在王禹驻扎据点的企图。高地原战斗后,敌人再不敢进犯西山。这次战斗,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人们把“老五团”称作“老虎团”,“老五团”受到通报嘉奖,被誉为“首创反‘扫荡’杀敌之壮举”。战斗结束后,山西新军决死二纵队在泉则坪村隆重召开祝捷暨追悼阵亡战士大会,并于9月26日为阵亡将士树立了烈士纪念碑。如今,这通三棱柱纪念残碑依然在泉则坪村的千年古槐树下。

本文由灵石县史志研究室提供,闫晓媛整理。图片为资料图。

原标题:他们用鲜血捍卫民族尊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