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听名师评析高考试题

时间:2021-06-24 16:01:43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624_8864e93f6529fa733dad6e6f507deac6.jpg

20210624_4a265864e565d903ca500c87ad569368.jpg

20210624_36b3471adb223965fa6801656a028e07.jpg

20210624_480ae03e88790b614a23006bf85bfe0f.jpg

20210624_7d900ecfca0f825316c8894433e4e2d9.jpg

20210624_cb6f2dab575ba7bed5446b181871e21d.jpg

20210624_3baa4811a3ae2300d083807d16c8b8bf.jpg

20210624_4198d150df3f9c3015f3de6460e3b850.jpg

20210624_e30fc05375d27e6c522492fac08a4bec.jpg

编者按2021年高考,我省使用的是全国乙卷试题,本报特邀省内各学科教学名师对今年高考试题进行评析,以飨读者。

语文

本套试卷全面贯彻落实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21年高考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呈现以下特点:一、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原则,强化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力度。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选材上,论述类文本话题是“数字人文”,融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用类文本谈论农业农村粮食安全问题,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民生问题;文学类文本《秦琼卖马》叙写人世苍凉时的温暖故事,弘扬友善的中华美德;文言文阅读谈“法治”,倡导忠信之风;诗歌文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作文题则从学生自身发展规划切入,通过扬雄的一段譬喻性文字呼吁青少年强化自身修养,树立以大义为本的远大人生理想。二、注重语文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有效回避了“套路化”。本套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阅读经验、体会、思考的尊重,着眼于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语文核心素养以及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使所有的套路没有了用武之地,例如,第8题考查王超杰“胆气不足”的原因,第9题考查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概括,第16题考查对文本语言特色的分析,如果没有理解准确,解读到位,什么套路也难以有正确作答。这也引导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文本作为载体,回归语文本真,致力于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而非单纯答题套路的指导。三、保持试题结构平稳,在平稳中求变,体现出对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试题结构与2020年一致,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言文阅读选文体裁和命题形式发生了变化,选文打破了近年来全国卷从二十四史中选取人物传记的传统,代之以《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中的不同段落组合成篇;第12题,选项偏向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先概括后分析的命题形式。二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21题,改变了以往对独立语料压缩的形式,语料与第20题共用,加入句式、逻辑关系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注重试题综合性的特点。

张俊芳,忻州一中教师。

数学

数学理科试题充分贯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试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强化了开放性与创新性,对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一、整体稳中有变纵观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三年的高考题,题目难度比较稳定,风格变化较大。2019年高考题“新而不难”,创新题目占比高。2020年高考题没有在创新性上做更大的突破,而是回归了基础,各种题型的顺序与2017年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加强了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2021年高考题对基础性的考查与2020年相似,而题型顺序做了很大调整,对考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二、试题特点与导向1.难题分布打破常规。难度较大的试题集中在选择题中,如第9题、第11题和第12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的难度都有所下降。这与考生以往刷题经验不符,导致不少考生早早乱了阵脚,影响了整场考试的发挥。2.关注社会热点与优秀传统文化。第6题以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的培训为试题背景,考查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及数学运算能力;第9题以魏晋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所著《海岛算经》中测量方法为背景,考查方程思想的应用,同时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信。3.强调开放性。第16题属于“不良结构问题”,在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抓住问题本质,不受形式干扰的理性思维能力。三、试题对教学的启示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快摆脱“题海战术”,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知识形成,探索知识应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数学模型、相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将所获得的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在强调数学理论性的同时,也要重视数学的应用性,使数学教学完成从“教数学题”到“教数学”的根本性转变。

吕蓉,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

英语

2021年高考山西省使用的是全国乙卷,即之前全国I、II卷的合并卷,整体来说,本套试题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其特征:一、全面。首先,整张试卷的语篇内容覆盖面广,有中外文化、人际交流,有科学探究、生态环保,有体育美育、家务劳动等等,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其次,该试卷里的题目设计考查了各项英语语言知识和能力,有词法、句法和语篇等语言知识,也有细节信息获取能力、关键信息理解和概括能力、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推断能力、辩证思维的表达能力等。再次,各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层次,有区分度,既包括单词拼写、词块搭配等必备基础知识,又体现了甄别需要的高阶思维能力,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二、整合。该试卷题目的设置非常精细高级,许多题目考查的均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比如阅读理解的27题“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he landline from the last paragraph?”,看似是一道推理判断题,但如果缺乏关于gas street lamps和morning milk deliveries的生活经验以及省略的语用知识,还是不容易做对的。三、衔接。一方面,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为考教衔接做了引领,为我们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真正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为了英语高考平稳过渡,该试卷为新旧高考的衔接也做了明显贡献。比如,书面表达的首句衔接能力的考查,就有新高考中读后续写的影子在其中。四、稳定。整张试卷篇章材料与往年持平,考查难度平稳,难易搭配合理,呈阶梯状分布,所选文章内容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凸显了地域平等性,设题不偏不怪,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五、科学。今年高考虽没有出官方答案,但所有师生对于试题本身和答案没有任何异议,这也表明了命题的严谨度和规范性,为我们一线教师平时的命题工作树立了标杆。

郭海涛,太原五中教师。

物理

物理试题相对去年难度有所上升。能力要求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重视学科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强调教学导向。试题依据课程标准既注重对核心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也注重对探究过程、研究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的考查,有的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贴近中学教学实际,促进课堂回归教材。比如,第19题考查学生牛顿定律、运动公式、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理解和掌握。第20题考查学生对类平抛运动规律的运用。第22题通过对教材中基础实验的考核,利于考教衔接。创设真实生活情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关键能力。加强物理理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第18题以恒星的运动,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前沿。第24题以运动员拍篮球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建模能力,对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增强灵活与创新,培养学科素养,彰显学科本质。试题体现了“反机械刷题”和“反死记硬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运用,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比如,第21题虽为板块模型,但形式丰富,灵活性明显,对学生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能力要求较高;第25题对常规的棒在框上切割问题进行创新,情境较为复杂,过程较为新颖,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处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程顺刚,康杰中学教师。

化学

理综化学命题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原则,持续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1.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发挥育人功能。试题关注化学基础理论(11题)和化学工程技术(7题、26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精心创设情境,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2.情境真实,联系实际,聚焦核心素养。试题注重选取新材料(27题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新药物(36题抗失眠药物的合成)、新技术(12题沿海电厂冷却水排故)等真实情境,展现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3.数形结合,创新呈现,考查关键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是整个化学学科能力发展的基础。高考化学试题通过图像(13题、28题)、表格(26题)等方式提供丰富的数据信息,深入考查学生信息整合能力和数据逻辑推理能力。4.因地制宜,调控难度,彰显高考改革。今年化学命题从三个方面科学调控试题难度。第一,增加基础题数量。选择题大幅增加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8题、9题、10题)比例,整卷只保留两道具有一定选拔功能的试题(13题和28题)。第二,减少情境陌生度。元素题(26题)、原理题(28题)和结构题(35题)均是以学生熟悉的铝、铁、钙、镁、碘、钛、铬等元素进行设计,实验题(27题)考查基本仪器名称、基本实验操作及基本检验方法等。第三,减少计算量。如28题和35题均只要求列出计算式表达即可。

牛乾太,康杰中学教师。

生物

在新高考背景下,全国卷承担着延续和稳定的作用。2021年生物学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总体表现出标新不立异,稳中有进的特点。试题不刻意规避对主干知识和常规题型的重复考查,命制实验设计或研究、填表、遗传图解的书写、概率计算等常规题型,加大对有丝分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教材实验、孟德尔遗传定律、神经和体液调节、种间竞争、微生物发酵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学主干内容的综合考查,引导教学要扎实基础、形成体系,融会贯通。试题突出学以致用,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在真实情境中着力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29题要求设计实验验证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进行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考查学生实验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第30题创设种间竞争现象分析和预测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依据题干信息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酱油的国家,第37题以米曲霉发酵制作酱油的工艺技术为素材,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发酵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传统工艺上创新,树立劳动观念,坚定文化自信。

刘世恩,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

政治

高考思想政治命题呈现两大特点:一、有力发挥试题的价值引领,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培育。第40题以“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和关于进京“赶考”的谈话为历史背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第39题引导考生分析加快推进涉外领域立法工作在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三是突出创新思维拓展哺育。第38题以我国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从“垂直整合”向“供应链开放”模式的演变历程为素材,考查了多角度解析战略转型经济动因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哺育了创新思维。二、彰显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突出“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作用。一是注重基础知识考查,引导课堂教学回归课程标准、回归教材。第12题考查学生对“一国国内通货膨胀导致货币对外贬值”这一作用机理的认知水平。二是强调综合考查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第20题通过对中国女排精神风貌的阐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设置了文字、表格、图表、漫画等不同类型的试题情境。如第23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别出心裁、高屋建瓴的高考政治试题要细心领悟,深刻感知,规划好今后的教与学。

张玉宝,太原五中教师。

历史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试题命制寓教于考,第29、30、42题聚焦党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二是全面体现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第一题即第24题唯物史观直接入题,时空观念呈现于每个题目,史料实证贯通全卷,设问彰显了具有学科思维的历史解释。三是注重历史的人文学科特征。每个题目都以文本解读开始,对接相关史实,落脚于历史认识和境界的升华。基于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备考应落实以下环节:一、过好材料阅读关。选择题材料大多情况下具有两层信息,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如果是并列信息,一般是找出共性特征;如果是递进关系,就要理解其发展趋势;如是转折关系,则要明确重心在后者,理解其变化的实质或原因。尽量避免用零碎字词做分析依据。二、立足基本概念和阶段特征进行教学。历史选择题多是从概念入手,历史概念解决了,理解和判断自然水到渠成。主观题基本是考查历史阶段特征,或中外关联,或古今贯通,其实都是从时代背景入手来思考。三、关注时政,兼修学养。历史考试不仅不回避热点,还要落实价值引领功能,教学中要用历史的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

张毅,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

地理

地理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只要考生能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应该都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试题特点如下:1.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发挥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上凸显了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重大发展战略。如1-3题以新疆无人机服务棉花生产这一典型科技兴农案例,展示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农业科技水平、农民劳动收益与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2.紧扣高考评价体系,落实学科素养的考查引领。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在地理学科中体现为科学的人地协调观。如7题、8题考查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理解。地理学科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方面的考查在36题江苏昆山的咖啡创新产业园中体现较为明显。关键能力是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如9-11题考查苔原带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机理,要求学生理解苔原植被的分布既要有满足其生长的外部环境条件,又要有种子传播的决定性作用。必备知识是由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组成的学科基础知识体系。如4-6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

成印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教师。(题上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张俊芳、程顺刚、吕蓉、牛乾太、郭海涛、刘世恩、张玉宝、张毅、成印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