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电影局、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点影片”《1921》已于7月1日正式上映。影片以1921年的时代脉络和“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那段历史。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关键词:正青春据资料记载,1921年“一大会议”的代表们,平均年龄仅有28岁。如果不算何叔衡与董必武两位略微年长的代表,平均年龄仅有23岁。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说:“他们真是年轻!《1921》跟今天我们对中国的观照,希望国家以真正年轻、有活力的姿态出现在全世界面前,我们对国家的理想、希望跟当时他们的理想是吻合的,这就叫击穿。这个视角击穿了一百年之间我们的心理对接点,就是年轻、正青春,所以我们会用正青春的角度来写这段历史。”因此,在演员的选择上,影片集结了了王仁君(饰毛泽东)、刘昊然(饰刘仁静)、王俊凯(饰邓恩铭)、欧豪(饰李启汉)、周也(饰杨开慧)等大批青年演员,重塑有血有肉的革命先辈。制片人任宁表示:“导演一再要求,他需要年龄的相近,他比较反对用四五十岁演一个二十多岁的,可能演技可以达到,但是年龄感没有办法再去还原的。我们还原历史是尊重史实的角度,还是希望还原这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性。”片中,年轻演员们努力还原出了一百年前这些年轻人青春热血的状态,以呈现出“心中有理想,眼中有光芒”的状态。影片回归人物、增加类型片元素、用更青春热血的方式讲述故事。除了起用一批符合先辈少年时的年轻演员,影片也通过更接地气、更贴近年轻人审美的表达,吸引更多观众自发走进这段历史。”影片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说。在观影中,不难发现,主创人员将视角聚焦在1921年那批正青春的年轻人身上,努力去还原更加充满生命力、更细腻的历史故事,将观众自然带入充满热血的年代,与时下的年轻人同频共振,真正展现了那个时代里那群无所畏惧,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的新青年。影片中有一个片段,专访中,黄建新特意提起:青年毛泽东偶遇上海法租界庆祝盛典,却被挡在门外,遭遇了明明是中国人却无法踏上中国土地的委屈愤懑。随后影片以毛泽东夜跑的情景,穿插他成长经历的蒙太奇剪辑,以合理化想象的生活情景,串联一代伟人树立改变丧权辱国社会现状决心的成长道路和动力来源。透过青年毛泽东的心理变化,从少年时代到青年时代,到对革命理想的认知,通过情感的细节进入他的内心世界,让电影有一种情绪的力量。为了拍这场戏,青年演员王仁君练习了7个月跑步,整整拍了三天才完成。也正是主创人员用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饱满向上的青春力量才最终使影片呈现出满满的“青春感”。正如制片人任宁所说:“影片以‘青春’为切入口,意欲在有限的篇幅下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历史先辈立体的刻画,进入他们激情饱满的心灵世界,从而使得当下年轻人能够很真实、直观且生动地看到、感受到先辈们的‘烟火气’,从而打破年代的‘厚重感’与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消弭彼此之间的距离,建立起青年人的历史共鸣感。”关键词:确信度黄建新认为,电影的细节对于影片意味着确信度,《1921》特别注重细节。《1921》的故事是从那一年的3月开始的,如何展开叙事,得有一条线索。基于这一背景,剧组着手研究李达。“一旦要将电影拍成故事片,有情节递进的故事片就得有贯穿人物,这个任务变成了前提,没有就是一堆松散的碎片。我们必须要找一个能够贯穿这个戏的从始至终的人。我们把所有的资料摆在这,研究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能完成,就是李达。李达这个人大概懂4到6门外语,他的国际化视野是开阔的。特别凑巧的是,那年4月他刚刚结婚,于是我们给电影带来了爱情这部分。李达的妻子王会悟一直帮着组织‘站岗放哨’,毛主席都曾说她是我们的保卫部长(一大时),这样的人物关系就满足了戏剧的几个东西。剧情里,我们的写法都是据实的、可考证的,只是在细节上进行一些微调。”黄建新说。因此,在影片中,不仅详细交代了他们如何确定会场和租借博文女校为代表住宿地,交代了他们对各地代表特别是共产国际代表和湖南来的李达同乡毛泽东的接待,还向前延伸到李达与王会悟在陈独秀家里的成婚,李达翻译出版革命书籍等。还刻画了王会悟在会议遇险时带领参会者迅速转移脱身,提出了最后一天去嘉兴南湖游船上开会的绝妙主意,在南湖的船上,船舱里代表在热烈讨论,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则撑着一把油纸伞坐在船头,堪称这部影片里最美的形象。这些细节的刻画,给观众带来了历史的还原。当然,电影要感动观众,形成情感共鸣并进而完成价值传达,需要一些更细节的,更有创造性的片段去进行情感动员,比如李达王会悟在阳台上对话。李达痛苦地回忆了早年在抵制日货时,却发现点火的洋火柴是日本制造而导致的愤懑与悲戚,从而发出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自己的“火种”的浩叹。又比如何叔衡这个前清秀才在讲述自己为什么会走上革命道路,信奉共产主义时说出的那番话:我只是想抬起头,挺直腰杆,自由地看见我想看的世界。再如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告别,以及杨开慧的牺牲,和毛泽东被拒绝参加法国独立日庆祝活动时在上海街头的一段奔跑的画面。再加上李达家窗子对面的小姑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现,以及家中不断出现的花朵所形成的隐喻性表达等,都升华了电影的情感传达力度,最终形成了电影与观众的价值认同。关键词:革命女性群像《1921》放弃了编年史的叙事方式,以1921年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建立中国共产党这一时间、地点、事件相对集中的横截面来建构故事。监制兼导演黄建新介绍,《1921》构架出了由独立到汇合的三条故事线。一条是欧洲反共势力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监视,另外一条是日本特高课对本国在沪共产党的严密追踪。而主线,则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五湖四海的党代表齐聚“一大”。三条线在动态中相辅相成,最终在“一大”召开的时间节点上实现密切地交织。通过这三条故事线,影片也塑造了革命人物群像。其中尤为瞩目的是革命女性群像。任宁说:“一百多年前,一批女生她们既很独立、自由、要求进步,同时还有很强的闺蜜情,女孩在一起经常讨论一些进步思想,也办报办学,和当今的很多追求进步、追求自由、追求独立的女孩非常相近,也非常开放。那时候是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思潮的影响很大,其实整个思想是非常先锋的。包括影片里第一次刻画了在五四运动里表现的“五四四公子”,我们看到资料当时觉得很有意思,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四个女孩一直非常独立,在学校里很有名,经常一起办报。这几个闺蜜平时一直穿一样的衣服,在五四运动的时候裙子的花边和别的参加运动的人不一样,是自己特地缝上的。既有爱美之心,同时思想很先进,把马列主义思想传播给所有的学生包括工人,和现代的女性非常像。”因此,通过主创人员的刻画,在影片当中,当时只有23岁的王会悟(倪妮饰)敢想敢为,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南湖红船上,还进行安排组织,通过深入挖掘,主创人员还发现了王会悟和李达之间比较美好的爱情的状态,大家有共同的理想,相濡以沫。正是通过这些背后的故事,向观众们展现了立体真实的王会悟。不仅是王会悟,《1921》中也花了不少笔墨在其他革命女性身上。任宁介绍:“无论是王会悟,还是高君曼,还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包括“五四四公子”,在影片中还是塑造了一些当时的革命女性群像的,这些女性在当时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无论从思想还是实践都是走在很先锋、很前列的,通过这些革命女性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和现在的女性的力量有很强的时代呼应性。”
山西晚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