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纲要(2018—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已出炉。7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从省政府获悉:到2025年年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旅游大通道将打通,一批体现山西特色的精品旅游公路将投用,基本实现“城景通、景景通”一张网,基本建成贯通山西全域的旅游公路网络。届时,13024公里长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线网将连接213个A级及以上旅游区,覆盖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1核1环7射”总体路网结构《纲要》指出,全省要发挥太原—晋中旅游发展基础优势,补齐黄河、长城、太行板块旅游短板,形成“1核1环7射”内联外环的总体路网结构。“1核”:提升优化现有道路,形成太原—晋中旅游环线。环线覆盖太原市、晋中市,聚集了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晋商大院文化。环线全部由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未来着重在突出晋商大院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支线,增加游憩设施,建设骑行道路、步行道路,满足游客多样化体验需求。“1环”:由黄河一号、长城一号、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组成黄河—长城—太行环线。其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覆盖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串联老牛湾、西口古渡、碛口古镇、乾坤湾、壶口瀑布、永济鹳雀楼等60多个景区景点;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覆盖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串联大同关堡群、左云右玉关堡群、偏关关堡群、雁门关、广武古城、平型关等100多个景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覆盖晋城市、长治市、晋中市、阳泉市及忻州市,串联历山景区、王莽岭、太行大峡谷、太行水乡、八路军文化园、娘子关、五台山等90多个景区景点。黄河-长城-太行环线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重点建设环线,可有效打通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通道,连接通道内重要旅游资源,复兴沿黄河华夏文明,活化沿长城古文化遗产,弘扬沿太行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古建文化。“7射”:内外旅游联络线由连接“1核”“1环”的7条已建成高速公路组成。线路覆盖山西省全域,实现内外环线有效联通,同时将山西省中部旅游交通量有效引导至三大旅游板块,对外联系省外周边重要景区、集散中心,内通外联,助力山西省全域旅游协调发展。13024公里公路连接213个旅游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线网方案由3条旅游公路主线、389条旅游公路支线、361条旅游公路连接线构成,共计13024公里。有效连接213个A级及以上旅游区,覆盖726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构筑起全省三大板块“内联网、外循环”慢游网络,形成展示壮美山西的“万里山河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共同形成“城景通、景景通”的快旅慢游体系。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连接65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153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主线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黄河沿岸,北起忻州老牛湾,南至运城晋城交界西哄哄。全线现状多为三级路,局部为四级路,规划等级以三级路为主,局部为二级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连接26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334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主线贯穿大同、朔州、忻州3市内外长城沿线,北起大同平远头,沿外长城向西至老牛湾,再向东沿内长城至平型关,由平型关向北至大同平远头,形成长城环线。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连接122个A级及以上景区和239个非A级重要旅游资源点。主线贯穿忻州、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五市太行山片区,北起忻州平型关,南至晋城运城交界西哄哄。全线现状多为三级、四级路,局部为等外路,规划等级以三级路为主,局部为四级路。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自有独特风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重点为提升道路等级、完善沿河观景台、结合古镇渡口建设驿站,提升服务水平。在文化展现上,突出黄河文化传说,增加文化景观。同时,灵活建设徒步、骑行道,满足多种出行需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建设突出长城沿线烽火台特色、边塞景观,建设融风景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公路和屯堡型服务驿站,彰显特色。拓展徒步慢道,开展越野拓展运动和汽车运动赛事,丰富旅游产品。打造偏关航空小镇、长城“一带一路”国际论坛等3个主题片区,得胜堡、杀虎口等4大古堡群,边塞少数民族风情园、雁门关古战场等5个旅游基地。在建设中,要进一步完善支线,打造古堡边关探险步道,并在景观规划中突出边塞风光,展现历史厚重感。在驿站打造中结合历史展示馆,宣传推介古长城边塞文化。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引领我省“红色太行”旅游带建设,通过旅游公路建设进一步打造五台山、恒山、黄崖洞等9个龙头景区的建设,带动沿线百个特色旅游点发展。在建设中应灵活选项,针对太行山区地形特点随坡就势,打造太行健身登山步道,融入自然,体现太行原生态山水特色,重点建设山地形驿站,体现太行区域独特的“红色+红叶”双红景观。山西晚报记者薛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