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凝心聚力提技能稳就业保民生

时间:2020-08-27 16:00:14 | 来源:山西日报

就业技能培训 既扶贫又扶智

薛海艳熟练地换上工作服,走进车间,娴熟的动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两年前她还是一名什么都不会的农家妇女。8月20日,在方山县庞泉重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薛海艳高兴地说:“农民变工人,这一身份的转变,得益于就业扶贫的好政策。”和薛海艳同村的贫困户郝金兰也是通过县人社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后,在本村的企业上了班,每月能挣2000多元,还缴纳的“四险一金”,这让她的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如今,方山县麻地会乡胡堡村通过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找到工作的贫困户就有30多户,他们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而且农民变成了工人,身份的转变也让他们自信满满。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吕梁市方山县立足实际,给贫困群众量身定制的脱贫套餐之一。从2017年起,该县已累计举办各类贫困劳动力就业培训117场次,受惠群众达到2.3万余人次,先后有5000多名贫困劳动力持证上岗,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就业途径,有的在当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有的在省城太原做了护工、搞了装修,还有的跑到北京、上海等地打工,在全国各地树立了方山劳务护工品牌。方山县人社局局长郭有杰说:“2020年是脱贫攻坚交总账之年,方山县扎实推进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工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推介活动,促进就业524人。”笔者了解到,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聚焦脱贫攻坚,采取“岗位+技能+贫困劳动力”的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培训就业扶贫车间”3个,就近安置贫困劳动力284人,组织劳务输出1073人。到7月底,完成线上培训196人,线下培训吕梁山护工163人,全县就业人数达到4685人。“坚持把扶智扶技,技能培训提升作为斩断贫困根源、实现‘造血’脱贫的重要举措,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的取证率、就业率、增收率,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着力打造‘方山装潢’‘方山家政’的劳务品牌,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劳动力靠技能走上致富之路。”方山县副县长秦鑫信心十足地说。

杨应平

扶贫产业园区 稳就业促增收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有了稳定的收入!”8月22日,天镇县扶贫产业园区职工范海英这样感慨道。范海英来自天镇县赵家沟乡南高庄村,家中有4口人,以种田为生,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极其困难。来到扶贫园区腾飞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后,月收入达到2600元至3000元,通过公司的技能培训,很快成了公司的骨干,其丈夫也通过就业服务到外地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以来,天镇县认真贯彻落实稳定就业各项政策,在促进农村贫困群众、城镇困难职工脱贫致富稳增收上取得显著成效。该县人社局在线下开展就业扶贫“大篷车”送岗下乡活动,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深入12个乡镇100多个村,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余份,发布用工岗位4690个,达成就业意向774人,与企业对接成功33人。同时,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前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26户,带动565人就业。赵喜,下岗后创办天镇县喜祥建材有限公司,资金运转出现困难,经县人社局对喜祥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经营评估、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审核,帮助其向大同市人社局申请200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使公司由原来19名工人扩大至26人,包括贫困户6人,残疾人3人,下岗工人17人。依托县人社局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天镇县还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方式,重点开展电工、焊工、“天镇保姆”、缝纫工等产业园区需求专业和特色劳务品牌专业,培训后就业率达到50%以上。山西素锦悦衣服装有限公司2019年引入天镇县扶贫园区,今年认定5家企业为就业扶贫车间后,积极吸纳本地工人就业,目前已培训和就业200多人。

贺晓林

依托扶贫车间 促进村民就业

机器嗒嗒作响,工人熟练操作。8月20日,在芮城县西陌镇硕贝爽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内,40余名妇女正加班加点的赶制服装,通过裁剪、缝制、锁眼钉扣等工艺,一匹匹布料就变成了工服、时装等产品。这个开在村民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附近几个村和异地搬迁小区里的26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基本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西陌镇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9年7月,为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题,西陌镇党委政府与风陵渡开发区佳佰优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2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5个,员工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一号”扶贫车间。今年5月份,为进一步显著提升贫困户就业能力,硕贝爽扶贫车间又追加投资250万元,新建场地150平方米,实施两个扩建项目,解决更多贫困妇女就业问题。一是投资200万元,引进先进设备,新增一个服装加工车间,新增就业岗位60个。二是新建一个手工艺品加工车间,加工毛线钩织、中国结、陶瓷娃娃等手工艺品,可带动1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在硕贝爽扶贫车间里,每名员工脸上都洋溢着自信满足的微笑。不论新老员工,每个月都如期发放福利、奖金;偏远村子的员工可以住在装有空调的宿舍,免受奔波之苦。对于扶贫车间未来的发展,负责人姚妙条充满信心,规划明确:一是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计量考核,充分调动车间工人的积极性。二是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真正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车间的环境卫生、操作流程、消防安全,让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中实现高质量就业。

张学晋

工会倾心帮扶 职工渡过难关

“多亏县总工会伸出援手,帮助我们渡过难关,重燃生活的希望,感谢政府的关怀!”近日,壶关县总工会到困难职工徐娟家里走访慰问时,夫妇俩激动不已。今年48岁的徐娟是壶关县食品公司的下岗困难职工,十年前她不幸患上类风湿关节炎,一家人生活要靠丈夫一个人打工挣钱维持,两个儿女正在上大学,生活过得十分拮据。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初,徐娟的丈夫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失去劳动能力,各种遭遇使得原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壶关县总工会在得知徐娟的家庭情况后,2018年,县总工会为他们发放了6000元的生活救助款,同时给子女申请了金秋助学金;2019年,又为他们申请了8000元医疗救助金,并将夫妻二人纳入低保对象;2020年,省市总工会领导慰问时,给予徐娟夫妇2000元的慰问金及一些生活用品。得到了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的帮助后,徐娟夫妇二人的病情也有了好转,他们鼓足勇气,积极谋划新生活。夫妻俩承包了3亩地,种上了旱地西红柿、豆角等蔬菜。通过精心管理,徐娟家种植蔬菜获得了好的收入,2019年仅旱地西红柿、豆角就收入1.8万元。今年,旱地西红柿已经大量上市,徐娟预计收入会超过去年。她高兴地说:“感谢党委政府、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地关心帮扶,让我们夫妻俩重拾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丈夫管理菜园,妻子徐娟也没闲着。她积极参加了工会举办的技能培训,在家开起了网店,在网上销售壶关土特产,补贴家用。“县领导直播带货为我们的农产品找到了出路,我一定要利用好电商平台,将我家的新鲜蔬菜卖出去,将壶关县的特色土特产销售出去。”徐娟对自己小网店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秦风明

精制三大套餐 精细就业扶贫

“政府帮我们联系了务工点,我们参加免费培训后就上岗了,经过专业的培训,我学会了专业陪护、家庭护理,现在我在太原照顾一位60多岁的卧床老太太,每月工资三千多,通过技能培训,我也是有‘武艺’的人了。”离石区吴城镇九里湾村村民刘勤勤说起她的工作,心里美滋滋的。近年来,离石区把就业创业作为实现稳定脱贫、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精制“技能培训+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三大套餐”精细就业扶贫。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32人次,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4644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以来,离石区通过开展技能技术培训,让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术吃饭”的巨大转变。该区开设“吕梁山护工离石康养师”培训班,将取得技能证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安排到当地敬老院、康养中心和城区66个社区工作,既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又解决了乡镇街道、敬老院的用工需求。家住田家会街道后马家村的贫困户刘引小高兴地说:“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建成,我不但可以在家门口工作挣钱补贴家用,还能兼顾到家里,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做的一件大好事。”刘引小在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每月工资1500元左右。在离石区扶贫车间,像刘引小一样的贫困劳动力有380多人。据悉,今年以来,离石区主动对接四个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优先推荐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与此同时,离石区举办“线上春风行动”为广大劳动者搭建供需服务平台,大力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和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据统计,有517人已在线上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离石区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让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打心眼里高兴!”冯月明是红眼川乡唐则焉村的一名护林员。作为一名贫困户,他格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给他带来稳定的收入,更让他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如今,冯月明上班认真工作,回家还能养牛,生活十分充实。据了解,目前已开发基层公共服务公益岗位362个,新增就业扶贫公益岗位19个。

王燕华

相关链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省委、省政府扛起稳就业保就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托底帮扶及稳就业工作,全省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1-6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4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64%。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76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7万人,零就业家庭,做到了动态清零,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上半年,全省组织城乡劳动者参加线上技能培训实名注册14.6万人次,截至6月底,组织线下培训8.2万人次,推动了“培训就业一体化”新模式,创业带动就业有了新的进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