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阳泉文迓鼓:绚丽千年的民间鼓乐

时间:2020-09-23 16:01:06 | 来源:山西日报

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文化类型的丰富上,还体现在同一文化在不同地域的差异化呈现上。说起迓鼓这一流传千年、流行于阳泉地区的民间艺术,人们不禁会想到郊区三泉村一带盛行的“文迓鼓”和平定西郊村一带盛行的“武迓鼓”。

本期“游郊区·听故事”带您走进郊区省级非遗项目“阳泉文迓鼓”,听一听节奏明快的鼓点、压韵诙谐的说唱,看一看色彩艳丽的服饰、轻盈流畅的舞步,不知不觉间穿越千年。

民间鼓乐“活化石”

薪火相传不断魂

“门前唱起了迓鼓戏,村头舞起了社火旗。唱上一首桃花红,红遍了黄土地;再唱一首杏花白,鸟儿追着满天飞……”郊区荫营镇三泉村15岁的甄珠演唱的本土原创歌曲《都为你》中唱到的迓鼓戏就是“阳泉文迓鼓”。

迓鼓艺术源远流长,现在见到的关于迓鼓的记载最早是北宋时彭乘的《续墨客挥犀》。书中记录:“北宋大将王子醇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之暇因鼓教军士为迓鼓戏,数年间盛行于世。王子醇官通远军使,神宗熙宁六年率军出征西夏。”从这里推断出,在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时迓鼓已盛行数年。

《续墨客挥犀》也有记载:“舞动之状,与优人之词,皆子醇初制也。”这里的迓鼓还是军中娱乐,也可算作军乐。当时的迓鼓有舞动、有词。“舞动”是舞蹈动作,“词”是用来歌唱或者朗诵的。可见迓鼓起初是军中伴着鼓乐、载歌载舞的艺术。这些形态和至今流传在郊区三泉村一带的文迓鼓十分吻合。不论是清末民初的《忽抽金丹》、解放战争时期的《小脚妇女舞迓鼓》,还是登上2005年郊区春晚的《热土迓鼓火又红》,都是有说有唱有歌舞,并且把鼓乐演奏放在了突出位置。可见,阳泉文迓鼓保留了宋朝迓鼓的艺术特点,是对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

如今,三泉村的文迓鼓更多是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佳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中表演,成了村里闹红火的最大看点。村里的老人小孩都会敲一些简单的鼓点、哼唱一些经典的唱词。但要真正领会文迓鼓的神韵,还得从打、说、唱、舞、场等五个方面入手。

“打”即演奏。文迓鼓的鼓、锣、镲三件主奏乐器很特别:鼓面直径41厘米,鼓厚14厘米,用绳平挎在腹前演奏;锣面直径12厘米、镲面直径12厘米,声音高亢明快,极善营造欢快喜悦的气氛。鼓的打法又分单鼓键打法和双鼓键打法。此外,打击乐器还可以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有时甚至会用水桶代替乐器。“打”是说与唱、唱与唱的间奏,是舞的伴奏。

“说”即说白,是文迓鼓的出彩部分。文迓鼓艺人采用当地群众熟悉的方言土语,句尾大体合辙押韵,也可发挥编者才情“见啥说啥”。形式有一人单说,有二人对说,也有多人群说,还有说白者与其他演员呼应式的对答。

文迓鼓里的“唱”不要伴奏,叫“干唱”。曲调采用传统曲调,二四拍,四句式结构。结构工整,铿锵有力,末句一般要在打击乐间奏后重复一遍。

“舞”俗称“掏场子”,即全体演员用戏剧台步走动,变换队形和位置。主要有“掏八宝”“走万字”“走铁绳”“二龙抢珠”“秧歌步”等。新中国成立后,文迓鼓的舞加入了持彩扇、手帕、花伞或其他道具的表演,队形和动作更为丰富,有“大坐帐”“一字阵”“满天星”“二郎担山”“芙蓉出水”“风摆莲”等。

“场”即演出场地,文迓鼓表演一般不受场地条件限制,或剧场、广场,或街头、庭院,有一个一丈见方的场子就可以表演。在“农业学大寨”时期,文迓鼓队员还经常在田间地头演出。

阳泉的文迓鼓生活气息浓厚、表演风趣幽默、演出机动灵活,群众基础广泛。其中,《水浒》《杨家将》《精忠报国》《忽抽金丹》《补二婚》《妇女放足》《骂邋遢》等节目宣传忠孝节义、倡导文明进步,成了文迓鼓中的经典节目。

“老坛”今朝装“新酒”

创新传承展新姿

“阳泉文迓鼓”第四代传承人、三泉村文迓鼓队领队冯珍云介绍,2009年,“阳泉文迓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随后,这一非遗艺术走向越来越广阔的舞台,被越来越多的观众熟知。

随着时代的变迁,沿袭经典曲目的同时,如今的阳泉文迓鼓“老坛”装“新酒”,唱出了不少新内容。《吃喝穿戴亮家当》《新城大道门前过》《迓鼓村里说迓鼓》等都是三泉村重新编创的迓鼓节目。2016年4月,三泉村还被市文联授予“阳泉市迓鼓之村”荣誉称号。

2017年8月,三泉村文迓鼓队带着新编排的迓鼓作品《打起迓鼓唱阳泉》登上了首届山西艺术节阳泉艺术文化周的舞台。结合时下社会发展与进步元素的《打起迓鼓唱阳泉》一亮相,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台下不时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把迓鼓艺术搬上舞台,不仅贴近生活、受观众欢迎,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创新传承这一非遗文化的行列。依托师徒传承、家庭传承、亲属传承和“非遗进校园”活动等,三泉村的文迓鼓表演队伍逐年壮大。如今,村里的文迓鼓队有70余名队员,其中20多名是新培养的迓鼓艺术接班人,年龄最小的12岁。“迓鼓敲出了自信和精气神儿,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一定好好传承、发扬光大。”冯珍云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文迓鼓艺术,郊区还成立了迓鼓艺术研究会,研讨剧本、开展迓鼓艺术抢救、组织迓鼓比赛等,为阳泉文迓鼓风韵长存贡献力量。(郭鑫璐)

本版照片由郊区文旅局、三泉村文迓鼓队提供

原标题:阳泉文迓鼓:绚丽千年的民间鼓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