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多地政务新媒体向短视频平台延伸,丰富了政务公开途径,成为贴近群众、服务民生的新渠道。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短视频政务账号重数量、轻运营,不少成为“僵尸账号”,还有的为涨粉时常“走偏”,加重了基层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据报道,一些地方政务短视频账号的无质量发展已引起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反感。“实在想不通,一个乡镇值得开一个短视频账号吗?”正忙着填资料的微博网友“一只甜团子”抱怨,此前当地的政府微信公众号就已达上百个,平均阅读量就一二十,最近领导又要求开一堆抖音号。众所周知,政务短视频的制作需要耗费不少精力,包括策划、拍摄、剪辑等多环节,不少基层干部更觉分身乏术。
近两年,各地为了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把他们从政务APP和各类微信工作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各地都在大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撤销已完成阶段性工作的“僵尸群”,合并内容相近、成员重叠的工作群,精简各类政务APP,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这确实是取得了实效,基层干部的负担也确实是得到减轻。
然而让人气愤的是,在极少数地方,在旧的“指尖上形式主义”得到遏制,一种新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似乎有所抬头,这就是政务短视频。相比于微信公众号,政务短视频的维护运营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因此,政务短视频这种新的形式主义,也必将给基层干部造成更大的困扰,增加他们更多的负担。
为什么政务短视频会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另一方面是个别领导干部思想深处那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旧习气。这些领导干部,看到什么吸引人眼球,什么更容易让自己捞取政绩,于是就不管不顾,盲目拍板,大干快上。仓促上马,自然容易出现“僵尸账号”,出现剑走偏锋、哗众取宠获得网友关注的情况。
要防止“政务短视频”沦为新形式主义,一方面需要继续下大力气治理党员干部头脑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提高他们的政治站位,让他们自觉抵制各种形式主义。此外,也要优化考核指标,让实干者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