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乡村游,美了村庄富了农家(一线调查·走村串户探振兴)

时间:2021-05-13 12:01:06 | 来源:山西日报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有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乡村休闲旅游营业收入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9年乡村休闲旅游直接带动吸纳就业人数达1200万,带动受益农户800多万户。乡村旅游不仅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修建环山公路 发展生态旅游

小雨过后,雾抱青山。游客老陈骑着摩托车来到陕西房岩村,驻足远眺,欣赏着骊山翠色。“我从南京骑行1000多公里来陕西旅游,看了很多美景,不虚此行!”

村口的一家小吃店,门口排起长队,店长高鹏涛飞速敲击键盘,为顾客下单。“我们租的是村民家的老房子,一出门就能看青山、看云海,主打产品包浆豆腐最多一天能卖1000多份。”高鹏涛说。

服务员任雪凤是房岩村村民,去年起便没有外出找工作。“在家门口一个月赚3000块,还能照顾家里的地,再也不用两地跑。”谈起如今的生活,幸福洋溢在任雪凤的脸上。

再往村里瞧,农家小院里停满了小汽车,灶头炊火正旺,游客们或用餐或品茗……房岩村坐落在骊山山顶,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30%。“因为偏僻,成了贫困村。现在游人纷至沓来,好风光鼓了村民的口袋。”村支书陈红武说。

改变源自一条路。2013年,环山公路穿村而过,让山货下山,游客上山。

不破坏环境、不大拆大建,清丽秀美的小山村正将旅游资源转变为发展动力。陈红武说:“前年,我们这里举办了第一届‘蟠桃节’,车流从村头堵到山脚下,足足8公里。”

游客多了,村民的山货不用下山,路边摆摊就能卖完。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一间旧房挂上了新门牌——“房岩村供销社”,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村里的农特产品和手工制品。驻村第一书记戴永钢介绍:“我们正在购置一批流动购物车,村民摆摊时可以随时租用,村里的环境更加规范美观了。”

改变的还有观念。今年年初,村民朱波波开了一家“波波肉夹馍”店。“我这店里装修得跟城里一样,卫生标准对标城里的快餐店,食材直接从田间到餐桌,游客吃得更放心。”朱波波说。

“去年因为疫情,‘蟠桃节’没有办。今年咱还得热热闹闹办起来,生态旅游饭,越吃越香甜!”戴永钢说。

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高滩村咧,山也高来,水也长嘞……”在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王佐支部陈列馆前,曹金香亮开了嗓子,一曲唱罢,大家纷纷鼓掌……如今高滩村深挖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今年“五一”假期迎来了不少游客。

“平时没事就爱唱两句,如今能到陈列馆去唱给更多人听,还能领工资,太好了!”曹金香乐得合不拢嘴。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近年来,高滩村对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旧址进行重新布展。作为烈士王佐的家乡,高滩村还对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王氏祠堂进行了整修,建成了“红色大讲堂”、王佐支部陈列室等。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高滩村引入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绿色农业、生态观光,开展农耕体验教学、革命传统教育等,带动农家乐发展和农产品销售。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30万元。”村支书欧阳婷茜告诉记者,村里每年平均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户均年增收约1万元。

为丰富红色教育内涵,高滩村开发制作精品党课,编排了情景剧《坚强的战斗堡垒——王佐支部》,同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并配备专职、兼职讲解员,为游客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我们挖掘本村能讲会讲的老党员、能唱会唱的热心村民,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欧阳婷茜告诉记者,“曹金香便是其中一位。”

此外,高滩村党支部还通过“红色名村”建设,打造研学教育基地。“到村头的古柏下听听红色故事、红色歌曲,是我们来这旅游的重要内容。”有游客表示。通过现场教学、微党课、研讨室教学、专题党课等形式,高滩村着力抓红色培训,目前已接待数十批培训团队千余人。2020年,该村吸引近两万名党员前来学习参观。

发展特色民宿 实现富民增收

远山云雾弥漫,宛如水墨画卷。一辆辆大巴车的到来,打破了山间静谧。操着各地方言的人们,徜徉于河畔林间、田舍乡居……

贵州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坐落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脚下。如今的小村风光秀丽、生活闲适,可数年前这里还是个没啥名气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

“出门就是无边无际的大山,想改变这个状况,也不知道咋办。”村民杨肆肆一直守在老家,靠种地为生。可山多地少,交通闭塞,再卖力干活也拼不出好光景。

正当老杨惆怅穷日子何时到头时,机遇悄悄降临:2015年,江口县准备修建一条从县城通往梵净山自然风景名胜区的快速干道,恰好要途经云舍村。村里决定抓住机会,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民族文化资源,闯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

在县里支持下,云舍村对传统民居、老桥旧巷、造纸作坊等进行了修复,还建立土家民俗博物馆等,又建起旅游步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在外奋斗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发展前景,纷纷回乡创业。

美术专业出身,在西安打拼七八年,唐吉在室内装修设计领域做得有声有色。听说老家正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他果断辞掉工作,回到云舍村租下了一栋二层老木屋。花了整整半年时间,精心设计和装修,唐吉打造出了一套既有浓郁乡土气息,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特色民宿。

平均每天有近千人进村游玩,也给老杨的生活带来了改变。腾出一间老屋租给年轻人开摄影馆,种出来的农作物也不愁卖,空闲时还可以给游客当向导,一年收入五六万元。如今,老杨不仅顺利摆脱了贫困,还成了家生了娃,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保安、保洁员、服务员等都由村民来干,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我们村再也不是贫困村了。”目前,云舍村已有37家乡村农家乐、6家精品民宿,直接带动600多名老乡在家门口就业。村主任石妹介绍,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是乡村生态游让云舍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原韬雄 王 丹 程 焕

原标题:乡村游,美了村庄富了农家(一线调查·走村串户探振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