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散文亭】又是一年粽叶香

时间:2021-06-10 22:00:13 | 来源:太行日报

◇孙莉平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儿肉馅儿啥都行,糯米黏着红枣香,粽叶包着一片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未到,短信已至,深情已至。

以前过端午节,一般是看到粽子或是与端午有关的时令之物方能感觉到节日的临近,而现在是节日不到祝福的短信先来了。于是,在祝福短信的烘托下,节日的味道更浓了。

粽子可以说是端午节的象征。阳城传统做粽子用的是黍米,而我自小就吃上了正宗的江米粽子。江米是当时在四川工作的父亲每年春节回家必随身带回的物品,尽管三天两夜的火车路途上极为辛苦,但年年不落。有原料,奶奶又是厨艺高手,我们因此比其他孩子多了口福。

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端午节依旧是那个端午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过节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内心不由地闪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

孩提时的端午节是最惬意温馨的,那时的我完全就是享受节日。

端午节临近时,奶奶会早早选好粽叶、红枣等做粽子的食材,然后抽空花上个把小时,用家里的彩色碎布头做几个小人形状的香包。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将傍黑时分做好煮熟的粽子浸泡在凉水里,艾叶插在门头,将找来的几朵新鲜石榴花泡在水碗里,再将做好的香包、备好的雄黄酒一一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停当。

端午节的早晨,我一定是在奶奶亲切的呼唤声中醒来。如果懒在床上起得不及时,她就会念着老套的顺口溜“端午早起不登高,阎王爷叫你走一遭……”掀开我们的被子。起了床,奶奶先挨个帮我们梳洗,然后在我们的耳朵眼儿、肚脐眼儿处抹上雄黄酒,把五彩的丝线和艾草小人香包分别缠绕我们的手腕上、脚踝上,系在衣襟上。

我和妹妹比弟弟要多一道工序,那就是梳头发。这是端午节梳洗环节中收尾的一步。奶奶用梳子沾上水先把头发梳光溜后再给我们编成小辫子,辫尾扎上蝴蝶结。最后,把泡在水里的石榴花拿出来小心翼翼地别在我们耳际处的头发里,再用卡子固定好。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在红花绿叶的装饰点缀下,显得喜庆又新鲜,平添几分开心。

领着我们走出家门,路上碰到乡邻朋友,奶奶和大家热情地打着招呼,互相夸赞一番对方的孩子,你追我赶往前走。阳城的端午习俗里,走出家门的寓意是丢灾。找个小山头象征性地登一登,或者到外面随便转上一圈,身上的灾气就算扔掉了,后面到来的酷夏就平安了。奶奶一般带着我们用上十多分钟走到东河大桥去完成丢灾仪式。

回来之后,就可以吃粽子了。打开粽叶包,伴着粽叶独有的清香,白白的米,鲜红的枣,顿时让人眼前一亮,洒上一些白糖,迫不及待吃上一口,香甜的感觉无以言表。

少年时期的端午节比起儿时,少了几分热闹,多了一些责任。在那段儿时光里,除了享受奶奶的端午美食外,更多的时候是帮着奶奶做粽子卖粽子。做粽子奶奶是行家里手,在亲戚朋友、街坊四邻里颇有名气。阳城当地有给出嫁的姑娘送端午(端午节送粽子)的习俗,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上能买上江米后,一些人家就开始尝试做江米粽子,做不好的街坊就来找奶奶帮忙。最初大家都是买来原料让奶奶帮着加工,后来因为一些人买来的原料不够好,影响粽子的质量,奶奶便决定原料全由自己买,谁需要多少报个数,简单出个成本费了事。偶尔做多了,怕隔夜影响口感,坏了又可惜,奶奶便提着到县城街上一个熟人的茶水摊边去卖。没想到因为奶奶的粽子口感好模样俊,卖得特别好,不少回头客争相购买。茶水摊主便提出让奶奶干脆多做点,直接批发给他来卖的想法。就这样,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百姓生活都还比较拮据、商品经济刚开始萌芽的时代,奶奶便利用自己的手艺,从受人之托做粽子发展到了零卖直至粽子批发。虽然是小打小闹,但是一个端午节下来也能挣上千把块钱。千把元,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因此奶奶一连做了四、五年。这几年当中,帮着奶奶做粽子成了我端午节期间课余时间的重要工作。展粽皮、洗红枣、换淘米水、包粽子……从准备阶段一直到成品,每一样工序都要参与。几年下来,我不仅成了做粽子的能手,而且从粽子身上得到了那时看来很可观的实惠。每年下来,奶奶总会用卖粽子挣到的钱给我买一些实用的礼物。上初中时戴的第一块手表就是奶奶犒劳我的礼物,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

过端午方式内容的再次改变是在我出嫁后最初的几年。那时,市场上的成品粽子还不太多,因此,端午节便成了我施展才能的舞台。我主动请缨,从购买原料到粽子出锅,所有程序独立操作,有条不紊并乐在其中。记得当年经常坐在家中的小院包粽子,惹得串门的邻居直夸我的手工漂亮,还让我教着做,让我好不得意。受我的影响,孩子们也对粽子情有独钟,不仅喜欢吃粽子,而且每年端午节也必定要跟我一起包粽子,怎么折叶子,江米红枣怎么放,带子怎样扎得牢固等等,学得像模像样。到现在,也已经能包得很像回事了。

步入不惑之年后,伴着端午节到来的是不经意间涌上心头的浓浓怀旧情愫。童年时的石榴花、雄黄酒,少年时与奶奶辛勤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出嫁后独当一面做粽子的热情,会一一呈现在脑海。

如今,端午节一到,品种繁多、口味各异的粽子随处可见,家里也总有亲朋好友送来的,但是我还是要抽时间亲自做一些,做粽子是我的端午必修课。

粽子已经成为我生命当中的一个特殊符号——怀念的符号,感恩的符号,思亲的符号。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