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走进乡村看小康】岭头村:手机打开致富门

时间:2021-07-20 08:00:25 | 来源:山西日报

盛夏时节,太行山区的早晨来得格外早,刚5时,东方就露出了鱼肚白,山谷间鸡鸣、犬吠此起彼伏,武乡县上司乡岭头村迎来了新的一天。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我家的谷子地,由于春天农家肥施得足,加上近期雨水较多,谷子长得是不是很健壮?让我仿佛看到秋天黄澄澄谷穗儿弯腰的可人样。”迎着朝霞,村民魏宝玉早早来到地头,拿着手机开始了视频直播。

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在“三晋微商第一村”岭头村,像魏宝玉一样放下锄头、拿起手机、开了微店的农民有100多人,他们通过做直播、拍短视频来推广销售,当地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飞”出了大山,走进了市场。

岭头村曾是县里的后进村、贫困村。5年前,当村党支部书记张玉堂和时任第一书记史小兵根据村里盛产五谷杂粮和瓜果梨桃的实际,让村民借助手机在网上开微店,发展电商促农增收的想法时,村民们普遍持怀疑态度。“电商是啥玩意儿,人不见面就能把东西卖了?”

万事开头难。由于留守村民大多年龄偏大、思想闭塞,一开始干电商者寥寥。张玉堂和史小兵就挨家挨户动员,第一期电商培训班开班那天,共来了7个村民。

61岁的郭晋平就是其中的七分之一。她回忆道:“人来了,可我们7个学员拿的都是‘老人机’,村干部左说右劝,大家换上了智能手机。上课就像听天书,想打退堂鼓,可又心疼买手机的钱,只能硬着头皮上课。”

2016年8月,郭晋平接到自己微店的第一个订单。深圳一个顾客买了50公斤核桃,当她一下子拿到手1500元时,疑虑都消除了。郭晋平铆足了劲儿上满4期培训班,开微店、搞直播、拍短视频,她干得越来越带劲。

眼见郭晋平靠开微店挣到了钱,这让一起参加培训的魏宝玉也有了信心。

“20斤小米卖到了广州,挣了200多元。”2016年10月,魏宝玉也接到了网上的第一单生意,翻倍的价格让他高兴不已。从那时起,他迷上了电商,农村的稀罕事,农业的种植事,农民的悲喜事……他都举着手机拍。

“小山村里的事,城里人爱看,粉丝不断看涨。”魏宝玉的微店生意越做越大,每年有七八万元的收入。2020年,他获得了山西省脱贫攻坚奖的奋进奖。

村里搞电商的多了,群众对通信信号和物流的要求也高了。当地政府及时因势利导,加大了扶持力度,在村里增设2座信号塔,建了WiFi覆盖区。村民上网更方便了。

为疏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岭头村借助武乡县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机会,在村里建设了电商服务站,并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村民每单享受2元补贴,解决了物流成本高的问题。

换手机、开微店,成了村里新潮流。村民李润红开微店,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帮别的农户网上售卖农特产品;“50后”王成胜通过微店把自家的小米、黄豆、土鸡蛋等卖到了各地,年纯收入过万元;残疾人张绍东做起了微商,每月有了千儿八百的收入……

如今,走进岭头村,墙上刷着“把小米卖向全世界”,村里主干道改名为“微商路”,80多家农户家门口贴着店铺的二维码。村民们在直播间里视频直播春种、夏管、秋收,还有农村的奇闻乐事,把网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部小手机打开了致富门。

“农村电商,拼流量更要拼质量,想要一直火,还是要把好品质关、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面对村里的变化,张玉堂并不满足。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又整体规划了200亩新品种梨树、300亩有机谷物生产基地;出台了优惠条件,吸引青年返乡创业;筹建了果干加工厂、创客空间、布艺加工厂等项目,岭头村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李全宏

原标题:【走进乡村看小康】岭头村:手机打开致富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