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绛县:描绘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时间:2021-07-26 20:01:35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726_159c4657b0bb5be2a2fd2c78e938f71c.jpg

绛县古绛镇郝家窑村的地窨院被开放成乡村游景点。本报记者刘业飞摄

永青村村民种植的山药可以在冷库中存放等待市场价格稳定后再卖,西灌底村的樱桃则提前半个月上市让消费者抢鲜品尝,郝家窑村古老的地窨院成了周边市民旅游的好去处……绛县立足特色,因势利导,用一座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园区领跑现代农业。这里的特色种植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昔日的“脏乱差”村庄成了率先发展乡村旅游的排头兵,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都为乡村振兴画卷上增添了更加艳丽的色彩。

恒温冷库建成了山药种植大户吃上了“定心丸”

中条山麓,涑水河畔。仲夏时节的河东大地处处绿意浓浓,在绛县郝庄乡永青村,一场绵绵细雨过后,庄稼地里的农作物更加生机勃勃,特别是这里成片种植的山药苗架长势喜人,成了当地独特的景色。一大早,永青村村民杨海龙就冒雨在自家的山药地里浇地,他说,趁着下雨浇地,不费水,还能把地浇透了。今年54岁的杨海龙一直在村里务农,这几年他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里40余亩土地,今年都种了山药。他掰着指头和记者算账,种植1亩山药从种子、挖地、木架等投资要在4000多元,但是可以产近5000斤山药,按这些天1.9元的批发价算,一亩山药可以赚到五六千元。以前,没有储存的地方,山药的价格并不稳定,现在村里建了窑洞式恒温冷库,可以将去年的山药放到今年八月十五前销售,能卖上好价钱。杨海龙说,村里新建的这个窑洞冷库,容量大、省电,储存成本很低。记者来到位于永青村口的窑洞冷库,该村党支部书记赵春宝正在与来自浙江的客商王伟核对货单,王伟刚刚从这里的冷库拉了一车山药。王伟告诉记者,他在四川、山东、云南等地都有销售渠道,这车山药就是要拉到云南去销售。赵春宝是在2018年响应运城市提出的本土人才回归的号召,放弃了在青海的宾馆生意,回到家乡挑起了永青村未来发展的重担。他成立了“永绿泽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县里有帮扶,又自筹一部分资金,投资360万元建了23个窑洞恒温冷库,有了这个“保障”,永青村将山药种植确定为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导产业,今年“白玉”“铁棍”山药种植面积至2300余亩。这几年,赵春宝经常带领山药种植大户去山东、河北等地学习山药种植、加工的经验,大家的见识多了,种植山药的热情越来越高。有了冷库,让山药种植户的心也踏实了。现在以永青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多个村发展山药种植3000余亩,发展西瓜大棚261个,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劳动力300余人在家乡稳定就业。赵春宝说,村里的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了,下一步他要为村里修老年公寓,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乡村振兴带给大家的好日子。

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社员收入大幅增加

“绛县待客不用酒,捧出樱桃就醉人。”如今,小樱桃成了绛县的新名片,也让绛县横水镇西灌底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了“双增涨”。今年47岁的西灌底村村民高小红,前些年在太原卖过饭,在工厂打过工,最终还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在外面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这几年村里有了樱桃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回到村里的他承包了5亩樱桃园,今年已经有了近1万元的收入了,明年到了樱桃的丰产期,收入会更高。村民王秀丽向记者介绍,樱桃按大小、品种来分价钱,普通的“红灯”每斤30元起步,像“美早”、“布鲁克斯”这些品种就稍微贵一点,最贵的时候能卖到100多元。由于品种优、管理好,西灌底村樱桃的上市时间比周边要早上半个月左右,今年村里的樱桃卖得很快。樱桃红了,日子火了,但是前几年的西灌底村却是个无主导产业、无集体经济、无种养大户的“三无村”。2017年,西灌底村被确定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村,通过党支部引领,村里成立了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樱桃种植,一期建设了8个日光温室大棚,如今,西灌底村的樱桃种植规模达到了1000亩。到2020年,每个日光温室大棚的平均产量500公斤左右,收入超过5万元。按照科技化、现代化、规模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思路,西灌底村以樱桃为媒,围绕“扩规、提质、强管、增效、创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现代化千亩设施樱桃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樱桃观景台、种植培训中心、包装流水线、智能监控、新的13座温室大棚等相关项目建设,拉长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西灌底村村委主任牛波说,村里探索出了樱桃种植这条致富路,就要打造特色优质品牌,把小樱桃做成大产业。为了避免出现销售难的问题,牛波正在与一些电商平台商谈,希望明年樱桃熟了的时候可以借助网络把绛县樱桃卖到全国各地去。

老旧的地窨院开发了,游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古绛镇郝家窑村利用村里老旧的地窨院打出了旅游和玫瑰种植产业两张牌。“村里的环境不知比以前好了多少。”在古绛镇郝家窑村村民张旺的言语间充满了幸福。张旺的幸福来自哪里?沿着宽敞笔直的柏油路走进郝家窑村,记者看到这里街道整洁,路边摆放着花盆,两旁的树木错落有致。该村党支部书记安子民介绍,原先的郝家窑村,村民垃圾乱倒,村里虽然紧邻公路,但进村的一截路一直是坑坑洼洼的土路。2018年郝家窑村“两委”班子把路修通了,又利用本村原有废弃窑洞,建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垃圾坑变成了文化小广场和亲子游乐园,很快来村里休闲度假的游客就多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地窨院里还陈列着秤砣、算盘、农具等这些老物件,让老院子更有内涵了,十块钱的门票看着很值,确实不错。”来自临汾的王女士从社交媒体上发现了郝家窑这个好地方,逛完后连声称赞。郝家窑村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收入。他们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将集体收入的30%用于偿还政府贷款;20%用于村民分红;30%用于扩建完善配套设施;10%用于村老年人福利及养老设施的配套;10%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综合费用和“两委”干部的薪酬待遇,让全体村民共享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去年门票收入了5万多元,今年上半年就收入了30多万元。”安子明对记者说,郝家窑村从发展乡村旅游上破题,分开两步走,景区加产业,目前已经种植200亩玫瑰,并成功引来外地客商投资了玫瑰精油厂。他筹划着将来村里要种植2000亩玫瑰,让旅游和特色产业齐头并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绛县在农村基层狠抓党的建设,通过支部引领,着力推行“村社一体化”新型集体经济改革。由村集体牵头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农村的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进行整合,由合作社或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实行入社自由、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激活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文化兴村的柳泉村、红色资源兴村的迴马岭村、产业兴村的下高池村、易地搬迁兴村的山底坡村……如今,走进绛县的各个村庄,呈现出的是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的美丽画卷。绛县县委书记解芳介绍,“十四五”期间,坚持“以农助旅、依旅兴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领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一产高质量发展,结合加快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特”“优”战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现代化服务主体,将产业兴旺作为绛县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本报记者刘业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