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房产 >

【2021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发挥科技之力实现“双碳”目标

时间:2021-09-03 08:00:55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903_15e6805ae4ee8435ab29e46e0a950bf5.jpg

在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青科恒安矿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瓦斯抽放连接软管。多年来,该公司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力进行新产品开发,让煤层气变危为安、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刘通摄

20210903_c4e689e3e7f2292e76ba4d85459407cb.jpg

灵河高速繁峙段旁的风电机组在蓝天白云下呈现出别样风景。繁峙县立足风力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及其配套产业,在百姓生活质量提高和节能减排等方面产生显著效益。本报记者李兆民摄

一只口罩能反复使用20次;在气凝胶零能耗小屋居住,冬夏都不用开空调……不久前,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对外展示自主研发的气凝胶绿色建材、多吸氧口罩、新风洁净空间、石墨烯康养系列产品……这是企业转型专攻新材料以来,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首次大规模、高规格进行新材料系列产品集中发布。4大系列50多种产品通过实物展示打造体验场景,让新科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与客商见面。如此多元的科技产品,正是企业联合产学研战略合作伙伴东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团队研发推出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的前身是以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而闻名全国的阳煤集团,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倒逼企业改变过去几十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在新机遇下华丽转型,集聚优势创新资源,轻装上阵主攻新材料,打造世界一流新材料“火箭军”。一边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一边要经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科学技术是保障二者同时实现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将检验并催生一系列科学结论、科学方法及技术创新成果。焊花四溅,火龙飞舞。在骄阳似火的8月,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晋华炉生产基地生产一线热火朝天。“晋华炉,专门‘消化’高硫、高灰、高灰熔点的‘三高’劣质煤,大量化工企业的工艺废水作为水煤浆制浆原料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建胜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是用绿色技术替代传统技术,减少碳排放不是减少生产能力,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不只有晋华炉项目。“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烟气养殖的微藻还田实验研究,利用微藻吸收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微藻作为有机肥还田,减少无机肥生产及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张建胜告诉记者,研究院以大规模可持续生物质资源供给为目标,基于“土壤改良——生物炭特性——定向热解”的耦合关系,在针对土壤改良的生物质定向热解机理和生物炭与土壤间的热质传递模型方面获得突破,提出具有先进理念的贫瘠土壤修复与可持续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我省作为全国唯一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低碳转型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内在要求,也是衡量试点工作成效的关键所在。当前,全省正以低碳为导向,引领综改试点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实现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山西智慧,让碳达峰、碳中和山西方案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国家样板。“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开局之年,我省凝心聚力、积极行动,努力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今年5月,我省启动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工作,在基础前沿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创业主体培育、高端人才团队引育、开放交流合作等方面,搭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链,助力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通过科技创新找到新方法、新答案、新模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应有的科技贡献。”省科技厅能源环保处处长肖育雷说。省科技厅组建由70余名专家组成的科技创新咨询专家组,每个领域由特聘院士等高层次专家担任顾问,聚焦碳减排、碳捕集、碳转化、碳封存四大方向,研究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趋势,提出我省技术选择、发展路径和科技创新行动。为实现“双碳”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专门设立“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研究专项,通过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和创新平台基地专项等系统设计、一体推进。目前,正在围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凝练一批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将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全国发榜。一批节能减碳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研究项目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新型节能材料、碳捕集碳封存等技术攻关加紧进行。氢能、燃料电池、大规模储能等新一代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展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与智慧能源协同应用项目全面展开。与此同时,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正式运行,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分室设立,依托太原理工大学筹建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双碳”领域,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正积极建设,通过全要素科技创新形成支撑我省未来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当前,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探索碳减排路径,一幅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本报记者沈佳

小知识1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而碳达峰则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碳交易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具备了商品属性。为了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计划实现,就需要对二氧化碳每年的总排放量进行控制,超额的企业就需要向有额度结余的企业购买一定量的“余额”,这就是“碳交易”。截至8月9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42.18万吨,累计成交额超过3.2亿元。专家预计,中国未来碳市场的总体规模可能突破1万亿人民币。

亮点合成生物 初试啼声

“用玉米、高粱、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制造衣服。”听到这样的回答,或许你会认为只是个玩笑而已。然而,在“合成生物”领域,想象中的不可能早已成为现实。“合成生物”究竟是怎样一种技术,在山西综改示范区的“六新”展厅便能找到答案。展厅内陈列着柔软多彩的服装布料,还有用这些布料制成的衬衫、训练服。它们都出自上海凯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这些服装看似平常,却科技范儿十足,是以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材料,以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制作而成,与普通服装相比,更耐磨、更阻燃。制作服装仅仅是“合成生物”应用的一个方面。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原料还可以用来制作地毯、帘子、轮胎,在汽车轻量化、风电卡片、航空航天、铁路交通材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传统工艺中,聚酰胺只能通过石化原料合成,而凯赛生物却有颠覆传统的“绝招”:把玉米等生物中丰富的糖类“变”成生物基聚酰胺。不仅如此,与化工工艺生产的尼龙相比,碳排放量可以减少一半以上。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以“低碳生态”为特征的合成生物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受到各方关注。

本报记者沈佳

群策群力 助力转型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8月20日,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专门成立了碳专业委员会,成为我省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发展的助力器。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彰显了环保产业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的使命担当。该委员会由30家具有专业素养的企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特定园区等联合倡议发起,共同开展“双碳”目标下“服务”“监测”“技术”三个维度的工作,构建立体化咨询服务体系夯实数据基础,依托精准化在线监测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打造场景化减碳纳碳案例提供解决方案。平台将紧密围绕“双碳”目标实现的现实需求,以搭建多元主体交流互动平台和构建产业上下游合作生态的方式,从促进行业间信息共享、提升碳排放数据支撑能力、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开展技术研发转化等角度,提升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碳专业委员会主任侯正伟说,如何更加合理地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如何大幅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深度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交通结构,是绿色转型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实现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关键所在,减污降碳需要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创共建。

本报记者程国媛

评论让“双碳”目标成为转型路径

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实现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在“十四五”所面临的一场硬仗,更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彰显大国责任担当,顺应内在发展需求。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实现“双碳”目标,需要能源系统和制造业的颠覆性变革,并在这场颠覆性变革中实现两个“转向”,即从化石能源为主转向可再生能源为主、从不可再生碳资源转向以可再生碳资源为主。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山西是煤炭大省,在2800多亿吨的煤炭储量中,高硫、高灰分、高灰熔点的“三高”劣质煤占1/3,给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造成了巨大的困扰。所以,对我省而言,实现“双碳”目标不仅任务艰巨,而且也没有捷径可走,需要从零碳能源、零碳模式以及发展方式等层面设计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零碳能源,加速化石能源替代过程,并在发展零碳产业的同时,开发零碳产品和零碳消费品,引导低碳零碳生活方式。是压力,也是动力,能否把“双碳”目标变为能源革命的路径,考验着我们化危为机的智慧与转型发展的决心。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法治手段推进节能减排有效实施,奋力推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绿色低碳引领减排进程,以减排约束倒闭行业创新。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聚焦四大结构突出矛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环境监管,倒逼传统产业升级,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两高”企业转型。道阻且长,行则必至。“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今天,碳排放和碳中和成为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很多具体政策措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我们只有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不等不靠,率先行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诉求,选取适宜的碳减排路径,全力推动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创新成果在山西转化、落地、见效,才能在能源革命的征程中当好排头兵,在转型发展的大棋局中下好先手棋。

贾力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