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校合作工作开展以来,吉县坚持“三个三”工作思路,重点建设“六大基地”,着力探索与高校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发展大局,奋力打造高质量省校合作“吉县样板”。
聚焦“三色品牌”,全力建设高标准基地
吉县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着力建好、建优、建强“六大基地”,探寻产业转型、乡村振兴新路径。以“果”为媒建基地,阔步产业发展“新征程”。依托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两站一基地”(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苹果试验示范站和硕士、博士生培养基地),打造蔡家川、石山湾、西岭等7个各具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借智借势推动苹果产业创新发展。以“瀑”为脉建基地,架起人才培养“新桥梁”。整合黄河壶口、克难坡抗战遗址、人祖山抗日革命纪念馆等资源,规划3条红色精品研学路线,打造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吸引师生来吉开展研学活动。目前已接待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160余名高校师生开展研学,吉县已成为高校师生来晋研学的热门地之一。以“林”为底建基地,擘画生态环保“新蓝图”。以智库合作基地为纽带,对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及时更新完善智库“供需清单”,聘请重点高校人才帮助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等活动,全力支持县域内各单位、企业与高校智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实现合作共赢。同时,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建立中医中药研究基地,为吉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
强化“三项供给”,全力保障高水平服务
吉县以全过程、专业化、保姆式的优质服务为保障,用真心诚意筑好来吉人才“安居巢”。真金白银投入。建立人才工作经费逐年递增机制,从每年10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确保有钱办事。县级财政全力保障,为来吉实习实训、实践调研的高等院校学生,按1500元/月的标准落实生活补贴;对来吉开展课题研究、解决重大难题的专家学者,按照500元/天-2000元/天的标准给予补助,吸引人才来吉开展工作;对与吉县企事业单位建立5年以上劳动关系的高学历人才,按照1000元/月-5000元/月的标准,给予6年生活补贴,用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打好引才基础。涵养人才生态。研究制定《吉县人才新政“22条”》,大力开展“吉聚英才”“精心育才”“环境留才”“服务人才”四大行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六大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拿出10个岗位,为高校干部搭建挂职锻炼平台。根据《吉县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发放“吉州英才卡”,设立人才绿色通道,让各类人才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务。强化服务保障。在原有48套人才周转房基础上,新建人才公寓52套,正在建设3000平方米集餐饮、休闲、活动于一体的人才服务中心;对来吉实习实训、国情研学师生提供免费食宿、购买保险等服务;对来吉县工作的大学生,提供返还学费、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提供租房和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
实现“三大跨越”,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吉县以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优势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助推吉县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新突破。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的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和山地果园集雨储水节水补灌、水土保持林体系空间配置等技术,研究成果在吉县28万亩果园中推广应用,森林履盖率由上世纪90年代的24%提高到43.48%,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新突破。苹果产业发展焕发新活力。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打造的“智慧果园”、苹果试验示范站,运用物联网技术、可视化监控、大数据信息收集、云计算智能分析、远程专家会诊等手段,科学指导病虫害防御、智能水肥一体操作、自然灾害防控、农特产品追溯及网络销售,使生产成本降低了35%、效率提高了20%,商品率提升了10%以上,加快了吉县苹果产业智能化、现代化的步伐。文旅宣传开创新模式。依托壶口瀑布、克难坡、人祖山抗战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与中国传媒大学在文旅品牌和产业品牌定测设计、黄河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重点景区互动体验等领域进行交流合作,进而丰富城市内涵,擦亮文旅品牌,为做大做强文旅产业擘画了新蓝图、谋划了新路径。
本报记者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