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残联下设康复医院特教科,孩子们端正地坐在教室里,在老师的辅导下做颜色辨识和注意力提升的练习。
今年7月底,在市残联支持下,市康复医院开设特教科,实行“医疗”+“教育”型融合教育,开创了我市特殊儿童衔接教育先河,15名特殊儿童陆续前来接受针对性的衔接教育,为之后能顺利走入校园打下基础。
开创我市特殊儿童衔接教育先河
6岁女孩可可(化名)是一名脑瘫患儿,患有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长年在市康复医院的儿康科接受康复治疗。“可可在特教科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变得活泼了,也爱表达了。 ”可可的妈妈彭女士告诉记者,虽然有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但是可可的智力水平和正常孩子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于彭女士而言,能够让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一直是她的愿望。
据了解,市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主要接收脑瘫、自闭症、智障三方面的特殊儿童,目前在该院儿康科住院进行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有140多个。其中不少特殊儿童的父母像彭女士一样,有意愿让自己的孩子未来进入学校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但特殊儿童想要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就得具备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和一定学习的能力,需要接受针对性的衔接教育。
“目前我市虽然也有为数不多的特殊教育学校,但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和脑瘫患儿等特殊儿童的衔接教育这块儿,目前来说还属于空白。”市康复医院特教科主任尚永会告诉记者,这种探索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衔接班,在我市是第一次,就是在国内也不多见,这也是市康复医院特教科创办的初衷。
实行“医疗”+“教育”型融合教育
目前,市康复医院特教科设教室6间,多功能室1间,寝室5间,教师办公室1间,其中幼儿活动面积30平方米。另外专门配备儿童厨房100平方米,餐具、消毒柜配备齐全,特教科课程涉及语言、认知、音乐、美术、游戏识字、社会公德教育、手指操、日常生活课等内容,目前有幼儿教师4名,均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和康复资格证书。“我们会教孩子们独立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练习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观点;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孩子自信心。”特教科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通过他们有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未来从这里走出去的特殊儿童将能够融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
市康复医院特教科刚刚起步,目前只有15个学生。“教育康复与医疗康复相辅相成,特殊需求儿童也和其他儿童一样处于生长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只有将特殊需求儿童的康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在减低障碍的同时,挖掘潜能,提高素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基本知识和必备职业技能,最终实现能独立生活,参与社会的目的。”尚永会坦言,目前他们的这套教育康复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也是处在探索期,因为就目前而言,在国内也没有十分好的先例可以直接借鉴。但是她相信经过自己和同事们的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医疗”+“教育”型融合教育这条路一定能越走越宽,未来也会有更多的特殊儿童从这里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特教科以后还将进一步扩充师资力量,未来还将成立一所面向3—15岁自闭症、智力低下、脑瘫、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特殊儿童的幼儿园。”
关爱未成年人他们始终在路上
近年来,市残联、康复医院始终把关爱未成年成长,加强未成年残疾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
针对特殊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能力。今年以来,市残联与市康复医院、市志愿者协会、湖滨爱心集团等多家单位联合,分别在元旦、元宵节、儿童节、世界自闭症日等节日组织特殊儿童举办了“元旦联欢会”、“元宵喜乐会”、“六一节儿童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促进了孩子间团结合作的能力。
针对住院治疗的贫困特殊儿童,市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发起爱心倡议,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关爱贫困特殊儿童,在市慈善总会设立了10万元专项爱心基金,用于救助贫困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发起了腾讯99公益“圆脑瘫儿童上学梦”的公益爱心活动。
此外,社区志愿者、市康复医院的医护人员,还利用周六、周日给特殊儿童讲历史、英雄人物事迹等,加强对他们的爱党爱国思想教育;教特殊儿童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技能,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积累知识、增强本领的积极性……
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残联和市康复医院将始终致力于将文明健康的青春之花绽放在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