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钻研农技庄稼汉走上富裕路

时间:2020-05-23 13:37:18 | 来源:太原晚报

在小店区刘家堡乡,有一群农技爱好者,他们钻研作物生产育种技术,学习蔬菜生产管理技能,并结合自己在田间劳作中积累的经验,琢磨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走上富裕路。

农户合作脱贫致富

在刘家堡乡,有不少热爱和钻研农技的农民,农校毕业的洛阳村村民张俊国是他们的带头人。

“开始只有我们几户,大家在一起交流种菜技术,后来人多了,我们就成立了合作社,大家有问题一起解决、有技术都能分享。合作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蔬菜,标准化种植,统一收购统一价格。因为我们是自己的种植技术,不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要比散户们种得好一点,收购价格也比他们高。”张俊国说。

经过多年运作,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受到了市场的欢迎,社员达400多户。这时,几名热爱农技的社员又凑到一起,钻研起了无公害蔬菜。“开始我们是利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个平台,组织社员、周边村镇农民在小店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进行农技培训,后来在很多农户的要求下,我们又把课堂办到村里、田间地头,甚至在一些农户家里就直接开讲了。”张俊国说。

学到技术的农户进步很快,蔬菜种植和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他们的合作社每年可以向市场提供新鲜蔬菜约135万公斤,花卉60万盆,年收入达300多万元。

从增产向提质转变

随着近年来提质增效成为农业种植的重点,合作社的社员们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无公害蔬菜、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上,他们的水肥一体化综合配套技术、芽苗菜栽培技术等在实际生产种植当中收效明显,逐渐被更多农户所青睐。

利用蔬菜生产淡季,张俊国与几个社员还搞起了发明。由于现有的大棚不仅保温效果差,成本还很高,他们思谋着自己研制一个新型大棚,不仅能种植更多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还能使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说干就干,张国俊与三名社员组成研发团队,在合作社园区内开辟了几块地,查阅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用采购来的新型材料设计制作了可移动框架结构节能温室,并在大同市朔州区、太原市小店区同时展开试验,最终获得了成功。该大棚可以实现两天建成并投入使用,快速方便,棚内温度比普通温室高到5摄氏度左右,成本比普通温室降低2万元左右,而且每个标准温室使用建筑材料约12吨,无建筑垃圾污染。

张国俊和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大同、运城盐湖、内蒙古等地的客户所引进和采用,而且经过他的培训,不少农户也因此受益,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带动周边共同富裕

张俊国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致富的消息广为流传,不少十里八乡的农民闻讯赶来,向他学技术、学管理,张国俊也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不仅自己致富,也帮助其他农户致富。

2017年,小店区科技局将张俊国等一批农业技术骨干派到基层,让他们把农业科技的种子播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种养殖大户,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把科技渗透到千家万户,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先进的蔬菜种植适用技术。同时,还开展了与优质蔬菜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提出了一系列无公害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季节茬口的安排、播期安排、定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关键技术,让不少农户不仅在农业技术上受益匪浅,在富裕之路上也加快了步伐。

小店区孙家寨农民杨雪岭在学到农业知识和技能后,先是从事蔬菜、水果种植加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创立了鸿新集团。集团经营蔬菜和水果业务,年销售额达2.8亿元,平均年加工蔬菜4.38万吨,而且带动太原市小店区周边农村农民大量种植蔬菜,并引领小店区周边农村种植新的蔬菜品种,以此来满足太原市周边市场的蔬菜需求,带动小店区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成为农村致富的引路人。时至今日,平均每户农民直接增收5000元左右,并解决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我希望我带出来的学生都像杨雪岭一样做大做强,比我做得还好,一个人一个合作社富裕了不算什么,大家都通过学技术应用技术富裕了,那样我们的农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张俊国说。

本报记者薄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