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丁海云)在沙塄河乡三甲村科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膜侧玉米对比田里,膜侧播种玉米苗齐、苗壮,叶子舒展,油光发亮,个头高出地膜覆盖玉米苗一尺多,像一排排精神抖擞的士兵意气风发。近年来,朔城区坚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推广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技术,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科技带来的甜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势头明显。
“以前,我种玉米要花很长时间放苗,有时忙不过来还得花钱雇人,今年用了这个膜侧播种机器,省了不少劲儿,放苗雇人的钱也省了,而且出苗率高、整齐度好,抗倒伏性也比以往强了。亩均产能增收200多斤,这样算下来,一年比以往增收不少哩。”窑子头乡青圪塔村种粮大户王艮山说。
朔城区是传统的农业大区,玉米种植大区,过去地膜覆盖中农民最头疼的事就是地膜覆盖后投工放苗。而膜侧播种将在膜上种改为膜两侧种,通过铺膜带起拱形小垄,集纳雨水到苗带,确保玉米在生长前期能够抗得住旱。
“膜侧播种技术,全称‘玉米及杂粮膜侧播种艺机一体化技术’,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发的一项玉米杂粮精量播种艺机一体化实用种植新技术。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铺膜、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不打孔、不放苗、不开沟,易操作、保墒好、耐旱强,除草效果好,增产效果显著。”朔城区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李淑兰介绍说。
朔城区从2017年开始推广膜侧播种技术,率先在贾庄乡义强种植合作社和大顺种植合作社进行了膜侧播种的初次试验示范,通过专家培训、农技人员的推广及种粮大户试验田现场观摩学习等形式,该技术逐步被广大农民了解、认可,效果良好。2018年,朔城区在全区使用该技术种植玉米、高粱、谷子2000亩。2019年,膜侧播种技术推广到全区10个乡镇33个村,推广膜侧播种技术1.5万亩。今年,朔城区在全区的12个乡镇、办事处,152个村推广膜侧播种技术20万亩。膜侧播种技术的推广,彻底把农民从放苗投工中解放出来,而且苗齐苗全、作业速度提高2至3倍。
“过去是膜上打孔,地膜与根茬无法分离,残膜很难回收,膜侧播种技术为回收地膜创造了条件,目前可以人工回收,地膜回收机械正在研制中。”朔城区农业农村局肖占文说。
为了更好地推广膜侧种植技术,朔城区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全力推动玉米膜侧播种技术落地见效,并借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以及旱作节水农业和地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等项目推动实施,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为种粮大户免费发放60cm地膜,全力推广膜侧播种技术。
2019年,窑子头乡稻畦村卢虎的膜侧播种田成为朔城区膜侧玉米种植的样板田,当年春季降雨较多,出苗时由于土壤板结严重,周边膜上播种玉米的农户全在地里放苗,而膜侧播种玉米不需放苗且苗全苗齐苗壮。又值秋旱严重,膜上播种玉米已经全部枯死,而膜侧播种的玉米青秆成熟秋季实打实收,膜侧播种玉米较膜上播种玉米亩均增产200公斤,效益显著。2020年,朔城区膜侧播种技术整村推进共有5个村,窑子头乡稻畦村便是其中之一,整村推进膜侧播种玉米2000多亩。
与此同时,朔城区进一步推广膜侧种植技术,在杂粮种植方面进行实践应用。雁丰专业合作社2020年共安排试验示范谷子品种13个,其中,常规种7个、杂交种6个,面积40亩,该基地第一次将膜侧播种技术运用于谷子品种试验。试验田于5月11日播种,由于品种不同用种量半斤到8两不等,播种时干旱严重,播深较往年略深,行距为标准的(65+45)宽窄行种植,目前长势良好,周边的农户经常过来观看,吸引了来自内蒙、大同的种植户前来观摩。膜侧播种技术的一体化,为种好旱地玉米、杂粮提高其产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为加快玉米种植转型发展,推动全区有机旱作农业长足发展起到“助推器”作用,进一步筑牢了“三农”基石。
原标题:朔城区:膜侧播种火了 农民腰包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