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5日讯 记者黄俊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范例、我国第一个重大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期为2011年至2020年。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五期工程规划任务完成后,将在三北地区新增森林面积988.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27个百分点。目前,三北五期工程建设实施了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建设,推进了40个县的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30个县的精准治沙,工程建设以每年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以上速度持续推进。
40多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特色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典范。
三北工程始终把恢复绿水青山作为首要任务,大规模植树造林种草,持续修复自然生态。累计营造防风固沙林788.2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33.6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严重沙化、盐碱化的草原、牧场1000多万公顷。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连续缩减,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年均沙尘暴天数从6.8天下降到2.4天,其中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119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165.6万公顷,有效庇护农田3019.4万公顷,防护效应使工程区粮食年均增产1060万吨。
三北工程坚持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40多年来,工程区营造用材林折合木材储备量18.3亿立方米,经济价值9130亿元。累计营造经济林463万公顷,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核桃、红枣、板栗、花椒、苹果等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工程区还形成了以森林公园网络为骨架,湿地公园、沙漠公园等为补充的生态旅游发展新格局,年接待游客3.8亿人次,旅游直接收入480亿元。
据介绍,三北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和六期工程建设中,将加大呼伦贝尔、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四大沙地和河西走廊、阿拉善高原、新疆绿洲外围等重要沙源地的生态保护修复,努力实现重点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应治尽治;加强东北丘陵、燕山山地、黄土高原、阿勒泰、天山等重要水源涵养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推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河套平原、新疆绿洲等农区的农防林优化升级;在新疆绿洲、黄土高原、燕山山地等地建设一批特色林果产业带,壮大绿色富民产业。
原标题: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