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晋城,一座改变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城市

时间:2020-08-27 18:00:05 | 来源:人民网

【蹚路转型融合发展的晋城实践】系列报道②

晋城,一座改变赛道实现“换道超车”的城市

“晋城要呼应太原,融入中原城市群,做到‘两翼取势、两篇文章’,就必须改变赛道,走特色发展之路。”晋城市咬定建设山西省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重要核心城市的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错位发展,以特色发展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弹指一挥间,自1985年建市以来,35年匆匆而过,晋城市在中原城市群形成了能源、产业、康养、教育、文化和生态六大优势,这成为晋城区域竞争的“杀手锏”,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赛道”。

当前,晋城市以六大优势为依托,力争在新的起跑线上,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世界眼光、中国定位、山西一流、晋城特色”,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晋善·晋美·晋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以转型改变城市、以城市推动转型,形成区域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生动局面。这,正是晋城奋力蹚新路的底气和信心之源。

撬动“产业转型” 构筑城市发展新基石

实体经济是发展根基,城市要强实体经济必须强。

按照山西省委要在全省打造14个产业集群的要求,晋城结合自身实际,重点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产城融合,夯实城市发展基础。

晋城市煤层气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优质煤炭和煤层气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煤炭实行“减、优、绿”,力争年产量稳定在1亿吨;煤化工走精细化发展道路,以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造气岛”为重点,投资116亿元建设巴公园区“造气岛”,同步谋划北留周村工业园和高平马村工业园两个“气化升级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2019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123亿元。

煤化工、铸造业、光机电、装备制造在细分领域优势明显,晋城在2019年转型升级考核排名中居全省第一。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的钢铁铸造业即将突破千亿。投资60亿元的南村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已有40多家企业入驻;投资130亿元的晋钢智能铸造科技产业园今年投产,投资100亿元的晋钢机电装备产业园加快推进,力争打造钢铁细分领域航母。

集中力量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中心”的煤层气产业。建设全国输气管道重要枢纽;成为全国煤层气生产示范基地、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储气调峰基地;建设全国煤成气交易中心。2019年行业总产值达到111.6亿元。

以太行风光和太行古堡为重点,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的晋城模式。2019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7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70亿元。

与富士康联手打造的“世界光谷”已见雏形。

……

“换道赛跑”离不开项目支撑。随着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相互融合、互为依托,晋城市“煤层气和光机电两只翅膀腾飞,煤炭煤化工、钢铁铸造、全域旅游三足鼎立支撑,新城老城两翼发展”的高质量转型格局正在显现。

打破“蛋清、蛋黄” 绘制特色城市新蓝图

打破“蛋清蛋黄”结构、解决“一市一区”问题,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交给晋城的政治任务,也是晋城调整生产关系、优化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要求。

泽州是“蛋清”,城区是“蛋黄”。要打破“蛋清蛋黄”结构,就必须把泽州这个“蛋清”一分为二。区划的最大难点是要不要切“蛋黄”。如不切“蛋黄”,泽州就没有城市建成区。如切“蛋黄”,只有50万人的城区就会变得更小,城市功能和竞争力将被严重削弱,就会面临周边6个10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更大挤压。

机遇总是不期而至。随着太郑高铁开通、太行山机场获批、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调整优化晋城生产力布局的历史性机遇就在眼前。

为此,晋城市依托交通枢纽,在东部规划建设一座新城。丹河新城的建设,既保留了城区“蛋黄”的完整性,又为泽州“蛋清”新添一个“蛋黄”。

自此,晋城开启了“老城新区一体两翼,泽州城区协同发展”的崭新格局。一个规划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产城融合、智慧宜居的区域中心城市开始快速建设和崛起。

晋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金村新区、柳泉片区、空港新区为一体,总面积52.5平方公里的丹河新城,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据介绍,该市先行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起步区,重点打造四大中心:依托高铁站,建设晋东南交通集散中心;依托丹河水系,建设环湖商业中心;依托水北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文旅康养中心;依托光机电产业和5万人规模的丹河教育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中心。力争3年内打造国内一流、山水交融、低碳智慧、绿色宜居的生态新城;10年内把丹河新城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新城、新时代山西改革创新的开放之城。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新城蓝图“锦上添花”,晋城市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全免费,晋城一中一本升学率达86%。2019年,全市裸分考入清华、北大人数全省第一,高考成绩在山西和中原城市群中名列前茅。

今年以来,全市克服疫情影响,抢抓施工进度,已开工54个项目,总投资214亿元,平均每4天开工一个项目,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丹河速度”。今年年底,丹河新城将实现“路成、水成、树成、形象初成”。

借力“山上、山下” 拓展城市转型新空间

山上晋城,山下中原。把区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是晋城人多年的梦想。

“就晋城而言,‘山上’是圆心,‘山下’是圆圈。圆心应越来越固,半径应越来越长。失‘山上’则失本,得‘山下’则获益。固本强干,才能相得益彰。”市委书记张志川为晋城加快融入中部崛起指明了路径和方向。

从晋城看中原,100公里经济圈内,有3000万人口、2000万城市人口。从中原看晋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1℃左右,森林覆盖率40.3%,有中国分布最北的野生猕猴保护区,是中原的后花园,每年有10万以上的外地旅客在此康养度假。

面对新型城市化发展趋势,晋城要想不被“虹吸”,就必须做好山上山下“两篇文章”,实现“两翼取势”,依托山西,融入中原,走特色发展之路。

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晋城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中原。7月29日—31日,晋城市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郑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走进河南郑州,签约项目总投资近1300亿元。

在招商推介大会上,晋城市委书记张志川面向中原嘉宾再次对晋城的发展优势、发展成绩和“换道赛跑”思路进行主旨推介;市长王震向全国发布晋城新兴产业土地、厂房租建、资金支持以及水价、电价、气价、热价、运价、信息服务、用工优惠、“一事一议”等20条优惠政策,电价每度不超0.3元成为热词。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招商引资的名片,是城市的硬核竞争力。晋城市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落实“项目承诺制”,施行容缺审批,采取重大项目专班负责制,推动起步区建设一天一变化、一周一变样。

与此同时,创新政策支撑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提升丹河新城知名度和吸引力。在户籍政策上,实行零门槛落户政策,吸引全国人口到晋城落户;在人才政策上,出台两项“人才新政”,对标国内最优引才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最大优惠;在教育政策上,在丹河新城范围内实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费全免政策。其中私立幼儿园享受与公立幼儿园学杂费等额减免;在金融政策上,实行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首付比例最低20%,贷款额度最高为80万元;在财税政策上,丹河新城建设新增地方税收,3年内泽州县政府将给予丹河公司等额奖励,全力推动丹河新城加速发展。

与中交集团正式签约,投资1100亿元,打造大型央企与中等城市战略合作的样板;

与清华幼教集团合作,在新区建设“中国未来教育示范区”;

与太原科技大学合作,投资68亿元建设教育园区;

新办一所本科大学,为丹河新城长远发展打牢产业基础;

……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今年,这位刚满35岁的“中年小伙儿”,向全市235万人民,交上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晋城答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