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百里“长龙”穿山越岭

时间:2020-08-31 20:00:08 | 来源:山西日报

8月28日,吕梁山深处,建设者们开路、填沟、穿山、架桥,挥汗如雨。将隰县、大宁县、吉县的10个乡镇43个行政村连接在一起,由山西路桥集团投资建设的隰吉高速公路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隰吉高速公路项目路线北接离石至隰县高速公路终点,南接吉河高速公路吉县枢纽,全长105.834公里,桥隧比达40%,批复概算127.16亿元,是山西路桥集团今年实施的三个超百亿元项目之一,累计已完成投资50.08亿元,占项目概算的39.4%。该集团目前在建公路投资项目26个,已完成施工产值125亿元,近一个月来,日均产值超过1亿元,创历史新高。

生产集约化——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

山西路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贵介绍,隰吉高速公路是该集团在全省投资建设的第一个高速公路PPP项目,项目建成后对拉动晋西南地区,特别是隰县、大宁县、吉县地方经济和旅游资源开发,完善国家和全省高速公路网,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聚焦品质工程、绿色公路创建目标,以隰吉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路桥集团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向产业化、工厂化、装配化、集约化发展。隰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的“三集中”厂站便是生产集约化的具体体现。在满足建设场地、费用、运输等条件的前提下,项目部破除传统标段界限,实行若干标段集中建厂生产,统一配送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LJ1项目部和LJ2项目部合建“三集中”综合厂区,在这个厂区里,建有混凝土拌和厂、钢筋加工厂、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梁板预制场及小型预制构件加工厂等,预计拌和混凝土45万立方米、加工钢筋3.3万吨,预制梁板1185片,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而且规模化集中生产有利于引进高新设备工艺,减少成套设备投入,产品的质量输出也更稳定。在钢筋加工配送中心车间,记者看到,在智能钢筋笼滚焊机、钢筋锯切套丝打磨生产线、智能焊接机器人等机械的加持下,焊花飞舞,一根根钢筋在此焊接闭合,最终变成路面和桥梁的骨架。梁板预制场承担着LJ1标段和LJ2标段12座桥梁的梁板预制,拿手机轻扫梁板上印制的二维码,就可清楚地看到该梁板的“身份信息”:在桥梁中所处的位置、浇筑混凝土的时间数量、所用钢筋数量以及现场质量负责人等。

固废资源化——变废为宝,创造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

山西路桥集团积极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隰吉高速公路项目将煤矸石、钢渣、CFB灰渣、路基弃石方、隧道弃渣等充分利用于碎石垫层、不良地质处理、路面(底)基层施工等方面,在确保工程品质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创造出生态、经济、社会‘三重’效益。”山西路桥集团总工程师荆冰寅说。LJ2标段梁板预制场占地5.5万平方米,除绿化区外全部用煤矸石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在小型构件预制厂,CFB灰渣代替细集料。LJ3标段通往牛中岭隧道施工现场的便道上,废弃钢渣代替碎石、砂砾成为便道垫层的一部分。在隰吉高速公路项目LJ5标段,工人们正在用CFB灰渣代替级配碎石、石灰土进行桥梁的台背回填。隰吉公司技术管理部副部长杨艳杰告诉记者,隰吉高速公路项目实施中预计将使用50万吨CFB灰渣,可节约成本500万元以上。自2019年开始,山西路桥集团就深耕省内固废利用市场,对全省固废资源进行了全面勘察,积极与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院校深入合作,强化固废在公路建设中的资源化、规模化利用。2019年,该集团固废利用总量达245万吨。今年以来,山西路桥集团在建项目已累计使用固废410.92万吨,全年预计实现1000万吨利用目标。日前,由该集团主编的2项省级地方标准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山西公路建设领域固废利用技术标准空白。

施工机械化——有效保障施工安全,提质降本增效

入职21年,李朋和山西路桥集团的建设者们征战祖国大江南北,去年回到家乡临汾参加隰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任LJ3标段总工程师。LJ3标段全长6.9公里,建设内容包括3座隧道、3座桥梁以及涵洞便道等,桥隧占线路长度的67.8%,现场地形复杂,山谷沟壑多,施工难度较大。如何有效保障施工安全,保障项目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牛中岭隧道工程成为隰吉高速公路项目推行机械化施工、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保障的一个缩影。山西路桥集团率先研发启用了“平安交通安全管理平台”“危大工程视频监督系统”,同时引进大量先进设备用于隧道施工。李朋介绍,牛中岭隧道左洞累计开挖421.8米,右洞累计开挖451.8米,机械化作业使施工安全、质量和效率都得到有效保障,预计可节省人力30%,工期缩短15%。同时,项目部对隧道施工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按照专项方案指导施工,进行工序清单管控,采用GPS定位卡、平安工程App、智慧交通App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安全质量保障网络,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这条路,在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浇铸下,穿山越岭而来。

本报记者晋帅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