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收官之年,是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贯彻中央“稳供应、促发展”的总体方针,9月8日,由中国肉类协会联合世界肉类组织举办的2020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开幕,业内人士齐聚青岛共议肉类产业健康发展之路。
“十三五”肉类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肉类产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20年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合计产量3489万吨,同比减少422万吨,下降10.8%。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猪肉从2015年的63.6%降至2019年的54.7%。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对36个大中城市肉类零售价格监测数据,2020年7月31日全国猪肉平均零售价(集贸市场和超市零售价的平均值,单位:元/500克)31.48元,比2015年同期的16.15元增加了15.33元,涨幅94.9%;“十三五”期间,肉及肉制品市场价格总体上呈先降后升趋势。
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上半年肉类进口475万吨,同比增长73.5%。与此同时,肉类出口逐年下降。2019年我国肉类出口总量12.33万吨,比2015年的78.65万吨减少了66.32万吨,减幅84.3%。
肉类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业内指出,今年上半年,受双重疫情影响,猪牛羊肉产量普降,禽肉产量仅小幅上涨。上半年肉类产量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一季度猪牛羊肉产量同比普降;在二季度,禽肉涨幅扩大、牛羊肉产量同比小幅增长,猪肉产量同比降幅缩窄,肉类产量实现了同比微增。畜牧业生产处于稳步恢复之中。
“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疫情的叠加,给我国肉类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副会长李水龙表示,2020年上半年受双重疫情的影响,我国肉类产量沿袭下滑的态势。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的产量348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22万吨,下降11%。
其中,猪肉的产量1998万吨,减少了472万吨,下降了19%。牛肉的产量278万吨,减少了10万吨,下降了33.4%。羊肉产量197万吨,减少了5万吨,下降2.5%,禽肉的产量1011万吨,增长65万吨,增长了6.8%。这四个品种当中“三减一增”,在整个肉类产业发展史上确实少有。
李水龙认为,肉类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疫情等因素导致肉类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也同时在增加,尤其是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未来发展既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中转机。
业内探讨肉类产业发展新方向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产业周期间,针对目前世界及中国肉类产业发展现状及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召开肉类产业发展大会、肉类冷链物流创新发展论坛等多个专题会议。国内外行业专家以及企业家共同研究发展对策,树立行业发展风向标,为国内外肉类企业构建了解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窗口,架设全球肉类行业交流学习与贸易合作的桥梁,并展示肉类行业最新产品和科技成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来自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政府部门代表,以及来自世界主要肉类生产国政府及组织机构代表和国内肉类行业相关企业代表,就全球肉类产业政策、国际肉类贸易、肉类生产加工、肉类消费习惯、加强疫病防控、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消费模式等各项焦点问题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从屠宰管理、食品安全、营养健康、市场准入等不同角度解读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共同制定发展对策和解决方案。
同时,中国肉类协会将在总结“十三五”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十四五”肉类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从多方位、全角度探讨肉类产业发展的新未来、新方向。
原标题:2020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开幕 业内共议行业发展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