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支持科技创新、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一环,知识产权融资迎来更大力度政策力挺。近期,吉林、河南、辽宁、重庆等十余省市密集出台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文件,对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展开重点部署。下一步,将加速破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体制障碍,完善风险补偿和补贴政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物处置等方面有望迎来创新突破。同时,《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委也将继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关政策落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民营小微企业和“双创”企业的支持作用。
数据显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正蓬勃发展,知识产权运用稳步提升。2019年,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5.4万件,是2010年的4.8倍。2019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23.8%,帮助近万家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这一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全国专利商标质押金额853亿元,同比增速达到45%。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是深化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其核心任务就是要促进优秀科技、文化成果产出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管育鹰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知识产权运用的总量规模仍不算大,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不足,运营比例较低等问题明显,知识产权融资仍面临一些机制体制障碍。
“对知识产权融资来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受到行业的技术迭代、同行竞争态势、替代品出现、企业运营能力等因素影响,如何准确评估是行业难题。此外,由于用于融资的知识产权在经过一定市场周期之后,处置变现时可能价值已经发生较大波动,如何在金融产品设计环节更全面合理考虑风险,也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多要求。”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代群群说。
针对价值评估、处置变现等难点堵点问题,地方近来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其中,黑龙江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确定的重点项目和重点产业,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深度融入产业发展,推进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有效降低重大项目投资风险。吉林省《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加强政府、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业务开展。推动各市(州)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补贴政策。
在近日召开的中关村论坛上,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北京中关村发布了《关于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表示,下一步,针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缺乏统一标准、评估结果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将推动知识产权评估创新,构建风险共担的质押融资评估评价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参与风险补偿。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将继续推动政策措施落地,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民营小微企业、“双创”企业支持作用。此前,银保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知识产权、版权管理部门完善质押登记、信息公示等,联合商业银行探索知识产权质物处置的有效途径。
政策力挺下,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记者采访获悉,在浙江杭州,HQ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汽车联网数据研究与创新企业,由于公司是轻资产企业难以落实强担保条件,一直未能新增融资扩大生产。杭州银行评估公司多项发明专利,并结合结算往来账观察,认为其创新能力较强且技术变现路径明确,最终采用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对其授信1000万元,顺利解决公司的资金需求。
更好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还有赖于知识产权自身质量的提升。业内专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一些专利本身还存在质量问题,转化率不高、营利前景不明,不仅阻碍了其价值实现,而且盲目推进质押融资还有可能增大不良风险。
事实上,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印发的《2020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就强调要“强化知识产权质量导向”。多地方也提出,将坚持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导向,大力挖掘和打造高价值专利。
代群群表示,下一步,要促进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审查的规范化、标准统一化,从源头上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保护自身的铠甲,让知识产权的价值更好彰显,其融资渠道更加畅通。
作者: 记者 汪子旭
原标题:十余省市重点部署知识产权融资再迎政策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