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想方设法使阅读变得容易,使知识变得普及。数据新闻,网页浏览,展示阅读,增强现实,将虚拟世界于现实中立体展示。多领域的规模化运作,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场景价值。将阅读的知识予以可视化呈现,使之不仅传递事实信息,且传输见解经验、态度期望、观点意见,甚至预测性、价值观等等,链接方式与体验空间更为多元化。然在可视化、休闲化、娱乐化、大众化的同时,苦读的耐心消失殆尽,阅读变得类似于大众艺术,真应合了王国维所言:“凡人生中足以使人悲者,于美术中则吾人乐而观之。”文字体验,存在短板,人之大脑需辅助性思考与想象力发散。当年英国《卫报》报道泰坦尼克号失事,异想天开,将其船体形状大小与英国议会大厦建筑按比例绘制于一幅图上,借以对比轮船长度与大厦高度,画面中前者长度为后者高度的两倍,以此说明这次邮轮失事的不可思议与令人震惊,此即深度报道。大数据时代,为配合深度报道所需,媒体更为注重受众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加强解释问题的透彻程度上做足文章,报道更为注重文图相配。副刊留客,新闻招客也可留客。视觉生产的文本话语,变革着阅读形态,在场域、符号、逻辑方面对传统阅读进行着影像化改造,其在平台、结构、动力、技术等方面,重构了阅读的生态模式,由此充满了拥有感、签到感、存在感,使之更加执着于自我中心。技术变革带来冲突,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理性价值具有颠覆性潜能,现代技术的危险,在于其本质中业已包含了对待事物的方式,而剥夺了事物的真实存在与自身价值,也阉割了人之本能、精神气魄,使之只余功能化的虚假存在,仅剩生活的假象。若是娱乐阅读尚可,此类阅读不过消闲,杂七杂八,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跳字漏字,甚至文字顺序颠倒也无碍。而有些熟悉领域,人会自动脑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整体性知觉会优先于细节成分的知觉。不同年龄的人,犯错有规律,繁体时代的人,不犯简体时代的错,铅字时代的书,不犯照排时代的错。阅读是一种百无一能、不痛不痒的生活。阅读分为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两种,易中天则将其分为谋生与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为的是找个工作,这不是真正的读书;而谋心的读书则是为了心灵的寄托和安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在这样的目的下就应该博览群书,读得越杂越好。”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此汤非鸡汤。谋心阅读,无须借助符号化道具,进行数据模拟,或就是一种白纸黑字、逐字逐句的安静翻阅。体验阅读,只须身处阅读之中。纵使谋生阅读,物理的极致是宗教,数学的极致是哲学,长大后再看幼时课文,方知里面全是人生。过于注重文献传统,或是我的阅读习惯,一旦离开熟悉的生活轨迹,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乎无法应对。心居灵台,意游瑶池,文字里充满白云自在、春风大雅的想象,外界的数据模拟,反会扰乱视听,不知所措。
介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