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闫庄小学的“美丽”三变

时间:2021-01-06 22:00:23 | 来源:太行日报

□本报记者 王英英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位于城区西上庄办事处的闫庄小学在校生人数从高峰时的两轨制近500名学生,锐减为现在的一轨制230余名学生,一个年级仅40人,学校发展举步维艰。学校要生存就必须改革。2018年9月,在新任校长焦利伟的带领下,新一届校领导班子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学校发生了令人惊喜的改变:课堂丰富了,孩子们更自信了,家长也越来越放心了。

课堂变了:多彩课堂打开学生“梦想的窗”

坐落于市区北环路北侧的闫庄小校始建于1950年,地处城乡结合部,由6所乡村学校撤并而成,招生范围辐射闫庄、牛山、焦山、郭山、玉苑、屋厦附近6个村子。近年来,大批学生选择到城里学校就读导致生源锐减,多名骨干教师的调离,学校处于尴尬境地。“生源锐减一半,教学经费也相应缩减一半。”焦利伟说,经费少了,只能保障学校的基本运转,很多活动都无法开展。如何合理设置课程,增强孩子们的素质教育,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

在焦利伟的带领下,闫庄小学提出了“勤勉进取、求真向善”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美善”校园文化。课程设置上,采取户内户外教学、研学结合形式,重启“少年宫”兴趣社团,丰富学生生活,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校园实践中获得更多自信。

与此同时,学校把提升老师素质、提高办学品位作为主要工作,通过开展学习强国每日金句教师摘抄活动,提升教师“三笔一画”基本功;提升教师政治素养,夯实教师职业基本功,培养教师扎根城郊教育的情怀,构建了求实、高效、创新的教师团队。

“尽管我们没有塑胶跑道,没有城里学校优越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但我们将利用一切条件,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副校长秦永说。

孩子变了:“我是一朵自信的花儿”

许嘉恒是闫庄小学四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起,他就在这里学习。从小不善言辞,不爱表现的他,总是独来独往,走到哪里都是最不起眼的小孩儿。

2019年,学校开展了“家长进课堂”活动,许嘉恒的家长积极报名,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向孩子们讲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既让家长看到了孩子课上的表现,又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同时给孩子树立了榜样。那节课之后,许嘉恒变得勇敢了,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学校重新组建管乐队后,许嘉恒积极加入了进来。管乐乐器精巧的构造、亮丽的色彩、迷人的音色深深吸引着他,使得他每次训练都能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中,脸上也扬起了自信阳光的笑容。

“生长在农村、缺乏自信,孩子们普遍自卑。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这两年我们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走出去,积极参加校外演出。”焦利伟说。闫庄小学的管乐队曾经获得过全市管乐表演二等奖。然而,由于经费缺乏,一度请不到老师,管乐队也被迫解散。现在,学校又花大力气重新组建起了管乐队,将美和善植根到孩子们的心中,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家长放心了:有效陪伴齐努力,家校共育促成长

“家长要不断给孩子创造成功学习的经验和信心,发现孩子的特长, 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2020年12月18日下午,60余名家长齐聚一堂、聚精会神地聆听市家庭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春平老师的专题讲座《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这个讲座对我触动挺大的,我们连放下手机,全身心陪孩子写作业都做不到,又怎么来要求孩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太大了,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学生家长刘丽君说。这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几乎所有的学生家长都会主动报名参加、认真聆听领会。潜移默化中,家长逐渐成了孩子的良师益友,家校关系也更加紧密了。

秦永介绍,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大都是农村孩子和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环境,为此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生作业展评、教师公开课、校园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意识、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真正实现了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共育,共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