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月20日下午,省人大代表郑强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吕梁代表团全团会议上发言。山西日报记者 史晓波 摄
双眼有神,言语率性,所到之处,总能引起一种特别关注,被学生和网友爱称为“强哥”,也是自带流量的学者。从浙江大学到太原理工大学任职,山西人对郑强有了更为亲切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期待。
新年伊始,郑强以省人大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山西省两会,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山西教育应该如何发力?太原理工大学在引进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如何看待山西教育服务转型发展?1月21日,山西日报独家采访省人大代表、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
“山西高等教育发展,时不我待”
山西日报:2020年4月您到太原理工大学担任校领导职务,如今又成为一名山西省人大代表。后者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郑强:首先,这是一种光荣。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能够参与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议政议事,我觉得是一种光荣。我们处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山西也处于这么好的发展时期,能够投身到山西这样一个好的时期和平台,能建言献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光荣。
第二,更大的是一种责任。我作为山西高等教育的一员,时不我待。我讲了三个最好时期,一是山西高等教育的最好发展时期,二是山西高等教育变革的最好时期,三是山西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最好时期。
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一定要代表教育界,尤其是我的学校和一些高等教育的工作者,把我们的心声传递出来,更重要的是推动政府加强山西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山西教育应在高端人才培养发力”
山西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您认为山西目前在人才强省方面与先进省份还存在哪些差距?
郑强:客观讲,不是差在中小学的教育,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不比国外的差,我们的本科教育也没有差到哪儿。实际上,山西跟发达地区的差异有点像中国前些年跟美国的差距,我们还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有差距。
好的大学和研发机构是一个地区能够稳住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根本所在。在世界上,中国尤其重视高等教育和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经济当中的作用。山西如果没有全国“双一流”,怎么去跟国内最高层次哪怕是国内好的大学去竞争。我们想一想,我们好的中小学培养的孩子到哪里去了?我们辛辛苦苦培养的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又到哪里去了?自私地讲,我们不能让山西的孩子永远去为发达地区打工。
“对山西提升高等教育的决心,三个没想到”
山西日报:基于山西的人才强省战略,以您所在的太原理工大学为例,在创优、引入人才方面有哪些计划,目前有什么进展?
郑强: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已经有明确体现,所以我说这是山西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因为从来没有见过山西下这么大的决心,提升高等教育的层次;从来没有想到过山西拿出这么实在的举措,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省委省政府有这么大的投入,来支持山西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来山西工作以后,最紧迫的就是提出了一个5年的发展计划,其中核心就是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用最优惠的、最好的条件,搭平台、招人才。第二,出台了激励山西本土的青年才俊和优秀教师成长和发挥的政策。
说实话,最重要的就是支持。没有强力的支持,引进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一点,我特别欣慰。省委明确表态,支持太原理工大学的人才引进工作。同时,这个态度在全国也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七八个月吧,我们大概就引进了两百多个博士,年轻博士。
“山西高等教育需要结构性调整”
山西日报:在您看来,山西的教育需要如何转型?在这个基础上,山西教育如何服务转型发展?
郑强:如果山西的高等教育不进行结构调整,按部就班地这么来发展,我们可能就是专科性的大学。我们缺少一所在全国最高平台进行竞争的大学,这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反对专业性教育,但是专业不等于高端,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人文的全人教育,或者说要占据国家科技的制高点,必须进行通识教育和强有力的基础教育。这就需要一个省起码构筑要有一到两所强大的综合性大学。如果不这样,就达不到学科交叉和融合,也产生不了大师级的人物。
所以结构调整,我认为就在于政府和高校双向的动力和紧迫感。
“来山西,是对‘西迁精神’的践行”
山西日报:您是长江学者,同时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教授,有很多选择和机会。为什么会选择山西,来太原理工大学?
郑强:我上任的时候讲了三点:第一,我是真正切切地响应“两个百年”梦,振兴中国西部的号召而来。第二,我是感受到了山西渴望高等教育发展的召唤而来。第三,我是因为自己对山西、对西部的热爱而来。我觉得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具有“西迁精神”,这些都是我热爱教育的一种基因。
记者:山西日报 张琦 山西新闻网 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