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 晋城人自己的生活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找点时间,回家看看

时间:2021-02-07 12:00:08 | 来源:山西日报

前几年,我沉湎于乡愁之类文章的写作时,往往是千思百虑难于下笔,原因是没有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和资料,记忆中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存盘。近来,为了编捋我父亲的生平履历,也曾奔赴千里到甘肃省庆阳市,在那里的西峰区,寻找我父亲在解放前近20年曾经商的故地。由于没有第一手资料,也没有准确的口述记录,单凭口口相传的问寻,才在原西峰镇的北大街上找到大概的方位。至于店面的规模、院落的布局、房屋的品相早已是物非人非。据说,这里“文革”前已改造成照相馆,改革开放后又修葺为牛肉面馆,原始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父亲当年经商创业的酸甜苦辣、启承转合更是无从打听、难觅踪迹。若问过往多少事,惜不拨弦未断时。我是老生子,幼儿时期不懂得和父母交流,青少年时期又滋生了叛逆的心理,不要说主动沟通,就连父母平时关键性的嘱咐,我也是待听不待听。长大成年后,因外出求学和工作,和家里更是聚少离多。即使是放假或探亲,也是白天独自劳动干活,晚上分开睡觉休息,真正能够和父母面对面的就是一天的三顿饭的时间,而当时,在农村简单呆板的饭桌上又能说些什么。何况,20岁我就离开家乡,30岁左右父母就先后作古。不要说临别有什么遗言,我收到电报,急急忙忙赶回老家,父母已经和这个世界阴阳两隔,哪能听到父母“其言也善”的嘱托。现在,我才理解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意思。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的事情,不知相处过多少生旦净丑的人物,不知惯看了多少秋月春风的过往。他们的人生积存了多少精神财富。何况,他们走过的路、他们父辈走过的路、他们父辈的父辈走过的路,本身就是人生奋斗史,就是社会发展史。他们代代相处的故事和经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践行和认知,可我却在自恃自矜中,丧失了这个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常和父母沟通交流的良好机会。找点空闲,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首先是做儿女的满足精神的需要。一个成熟的人,往往是德孝为先。只有做到敬老孝亲,才能平复自己浮躁的心理,才能净化自己迷茫的思想,才能为自己的儿女当好做人的榜样,也才能使自己在职场上处人有威望、处事有担当。因此,常回家看看,和父母拉拉家常,为父母嘘寒问暖,干一干父母力不能及的事情,帮一帮父母处理好亲朋友邻的关系。这既是人生的必修课,又是家庭的社会学,其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找点时间,挤出空闲,经常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最高境界,是寻找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答案,是慎终追远的问题。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在一代一代的奋斗创业中,都包含和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都浸润和彰显着民族精神的实践和弘扬。我们的父母——每一位创业者都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者。虽然,他们创业的方式不同、形式各异,但都是饱经沧桑、富有业履。我们应该多和他们沟通,多向他们请教,多同他们相谋。记录他们奋斗的足迹,书写他们创业的艰辛,收藏他们人生的价值,延展他们追求的初心。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说明父母身上积存的阅世经验,你不接受、不汲取,你一定会走弯路、受挫折。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站在父母的肩上会看得更清、看得更远,何必我们要在人生的迷途中重新摸索。“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找点时间,挤出空闲,常回家看看。有时候,我们可能被自己不成熟的理念和社会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误导,认为自己已经了不起,父母很古板,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沟通;有时候认为父母身体很健康、能自立,不需要常回家看看;有时候认为自己工作忙、负担重,找不出时间和父母吃吃饭、聊聊天。其实,这些理由,要么是托词,要么是给自己下台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心里不重视。人生说长也短,几十年挥手之间,要珍惜当下的机缘。父母恩深终有别,否则,不仅难于继承良好的家风,而且,也难于尽到吾辈后侪的责任,更主要的是不能破释自己是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人生悬疑。找点时间,挤出空闲,常回家看看,不要给人生留下遗憾。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