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到周六,阳曲县大盂镇盂福苑小区的马俊林都会早早起床,安顿好孩子后,骑上电动车,前往2公里外的步源堂食品园上班。“我在食堂上班,每天帮忙切切菜、打扫卫生,活儿不累,离家又近。”2018年,马俊林一家三口,从山坡上的李家沟村搬迁下来。原先他们住的是破、旧窑洞,下山后搬进了7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两口子都找到了活儿干,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太原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脱贫攻坚工作,把它当成一件重大政治任务,围绕社会扶贫、精神扶贫、对口帮扶等方面先后出台多项重大措施,全市20104户、559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也没有落下。
教育扶贫拔穷根
离马俊林工作的步源堂食品园不远就是阳曲县首邑学校。2017年8月,阳曲县以原大盂中学为基础成立首邑学校,全县精准贫困户子女接受全封闭管理、全免费服务。马俊林的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初二。“我家孩子在首邑学校上学,一分钱不用花,学校还给娃娃们发放脸盆、拖鞋这些生活用品。”马俊林说,现在孩子就是家里的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知识。
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根基之所在。在首邑学校像马俊林家的孩子还有不少。全校在校生570人,均为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建制村的贫困、留守儿童和零散教学点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95人,占51.8%。娄烦县投资1.3亿元建成第三实验学校,招收466名学生,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124人,占26.6%。近年来,太原市不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依靠教育扶贫,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逐渐摆脱贫困,实现人生理想。
同时,太原市持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2020年招聘30人,为娄烦、阳曲两县农村学校补充紧缺教师。为推动农村教师待遇的提高和落实,全部落实乡村教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生活补助政策。两县各类教育资助转移支付资金达到 7983.03万元,其中阳曲 4149.23万元、娄烦3833.8万元。现在,太原市贫困地区建制村实现了“脱贫讲堂”“周末学堂”“乡村振兴学校”全覆盖,开展各类活动2600次,参与人数15万人次。阳曲县开设“周末学堂”,讲政治、讲政策、讲道理、讲法律、讲技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升脱贫技能,群众参与量超过7000人次。娄烦县挑选优秀第一书记、驻村队员、自主脱贫示范户,组建宣讲团进村入户开展宣讲22场,3000余名贫困人员接受“精神培训”,大大激发了建档立卡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强基础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大同的黄花、柞水的木耳……不少贫困地区正是依靠充满地域特色的扶贫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离大盂镇十多公里的黄寨镇南留南村,第一书记尤变清正忙着和乡亲们分装小米。“这批小米是两家单位预订的,总数1500多公斤。两三天内要给人家送去,这不正忙着分装嘛。”尤变清边装小米边说,阳曲小米营养丰富,以前因为没有名气,卖不上好价钱。这几年,县委书记参与直播销售,邀请淘宝主播薇娅直播销售,让阳曲小米成了“网红”产品。“现在一斤小米就卖六七块钱。”建档立卡户赵玉仙高兴地说。
脱贫攻坚战伊始,阳曲县就确定了“小米挂帅”的发展思路。如今,阳曲县种植谷子近10万亩,覆盖88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小米产量在1500万公斤以上,销售总额增加近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近千元。
山地中药材、平川有机菜、坡地小杂粮、梁上优质薯,这是娄烦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总体布局。尤同义是娄烦县天池店乡南岔村的一名农民,也是润和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近年来,他乘着娄烦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东风,带领1310户贫困群众,种植富硒马铃薯18000亩,参与产业人均收入达4800元以上。在整个种植过程,他为贫困户制定种植实施方案,签订种植合同,组织种植户集中培训。为种植户提供资料,发放致富丛书,提供优质马铃薯原种,形成精准扶贫的有效连接。2019年帮助农户销售马铃薯150万公斤。
这几年,娄烦县发展中药材种植1.3万亩、小杂粮6万多亩、有机旱作马铃薯5万多亩。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娄烦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保持快速增长,从2015年人均5535元提升至2019年人均8371元,产业扶贫增效明显。2020年伊始,太原市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线上招聘月活动,提供了1万余个就业岗位,扶贫车间由年初的2家增加到22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1304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5230户10798人,户均增收近3000元。随着产业扶贫的深入推进,全市建档立卡群众依靠外出务工和产业脱贫,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
对口帮扶促增收
太原市以党建促攻坚,深入开展村情民意走访、基础工作巩固、政策举措落实、资金项目盘点、内生动力提升、作风问题整治“六大行动”,32名市领导、160名“第一书记”、73名城区(开发区)对口帮扶队员、327名市级扶贫队员、8905名市级机关党员干部、314名乡镇包村干部构建起“六位一体”帮扶格局,累计投入资金15.73亿元,形成了多方发力、广泛参与、积极协作、全程支持的对口大扶贫格局。
六城区、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连续五年按照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标准,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7亿元。市委创新性组建了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督战队”,深入娄烦、阳曲县17个乡镇160个村开展了34轮“拉网式”实地督战,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中组部《组工信息》《中国组织人事报》《山西信息》等对督战工作做法成效作了刊载。组建古交市岔口乡革命老区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采取“组团+包片”的方式帮扶12个革命老区村,进一步加强革命老区驻村帮扶工作。深入开展驻村帮扶“十个清零”行动,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贫困户38061次,排查发现问题1330个,已全部解决,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
杏花岭区对口帮扶娄烦县天池店乡和杜交曲镇,扶持肉牛、孔雀、蛋鸡等产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种养基地,五年拨付对口帮扶资金一亿元。小店区对口帮扶阳曲县泥屯、杨兴、凌井店三乡(镇),五年投入1.3亿元,引进蛋鸡自动化生产、连片蔬菜温室、肉牛养殖、速生葡萄等23个产业项目,带动14个贫困村、14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越到决胜时刻,越是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坚持劲头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2020年太原市级预算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共计16287.1万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7%,为脱贫攻坚决战完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以省城学校、医院、社区、企业、商场、车站、景区等人流聚集地为重点,太原市加快推进消费扶贫专柜、专区、专馆建设,已建成消费扶贫智能专柜400个、专区23个、专馆5个,销售扶贫产品5000万元以上。
据统计,娄烦、阳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4881元、4714元增长至2020年的10982元、10783元,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远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全媒体记者 司勇
原标题:小康路上一个也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