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党的十九大也强调了文化在建设世界强国中的地位。博物馆是社会公民进行社会教育的生动场所,它是为公众提供知识、道德和美感的文化教育机构,促使公众思考社会、历史和人生,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涵养。办好博物馆,发挥它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办好博物馆,展陈和服务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些博物馆的展陈内容陈旧,形势落后,观众去了一次就再不问津。这样的博物馆形同虚设,社会教育功能微乎其微。如果不打造让观众喜闻乐见、紧跟时代步伐的文物展陈架构,该博物馆的生命必将走向终点。展陈内容,首先要贴近国家及地区的社会热点、文化动态,也可以将目光放远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拓宽观众的视野,提升展览的魅力,提高展品的情趣,使观众真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提升,润物细无声地让观众受到社会教育,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落到实处。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文物展陈是博物馆展览的常规形式。如何使千年古董重获新生,是博物馆建设和社会教育职能不容忽略的话题。近年来,文创事业迅速发展,为文物再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就是通过文创让文物活起来。简言之,文创,就是根据文物形象和元素创造开发出一种新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用巧妙新颖的形式和清新美好的现代元素,使古板的文物获得新的生机活力,通过展品生活化的演变,使其社会教育功能趣味化、持久化、最大化。陈列展览的形式在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发挥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看人第一眼看到的是形象,看展览第一眼注意的是形式。再好的内容,没有形式的包装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一定更容易让观众感兴趣、受教育。我们一定要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展陈内容锦上添花,不能让观众有虚张声势、画蛇添足的感觉。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原始陈旧的展陈形式,图片加文字加实物加灯光的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形势。陈列展览必须借助声光电技术和数字科学技术,实现历史性、科学性、形象性的最佳结合,让受众者在喜闻乐见中感受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信息。目前全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对博物馆的职能又有了新的要求。游客对博物馆从单一的参观游览需求,变成了游览、购物、娱乐的综合需求,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多功能厅的充分利用正好可以满足需求。博物馆的社会功能要日益完善才能打造一个学习、交流、研究、教育的公共场所。博物馆应当为游客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休闲环境,设计并组织与展陈内客相关联的娱乐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体验,满足游客游览、购物、娱乐的多重需求。通过情景的塑造和有趣的体验手段,加上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的推出,提高游客对博物馆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进而塑造出轻松的文化氛围和常来常新的形象魅力,吸引民众进馆参观。同时游客的需求和与博物馆的互动,又会给博物馆带来新的发展理念,促进博物馆服务、展陈、创新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对博物馆来说,观众就是“上帝”,我们要用热情的接待和贴心的服务对待每一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现代人生活质量提高,消费理念转变,那种冰冷而简单的服务会拒人以千里之外,何谈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因此,从领导到讲解员到管理员都要具备应有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为大脑充电,特别是讲解员。他是博物馆的形象大使,又是历史文化知识的播种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一定要有全面涉猎,最好精通一门外语和所在地区的民族方言,这样就能针对不同的观众组织不同的讲解形式和内容。想观众之所想,讲观众之所愿,答观众之所疑,让每位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享受到生动丰富的历史文化大餐,体验到一次娱乐休闲的博物馆之行。除了在展陈、服务质量上的改进提升外,博物馆还应在办馆理念上大胆创新,简言之便是:请进来,送出去。所谓请进来,就是要加强兄弟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学习,在博物馆展览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借鉴,在服务质量的提高上获得新的突破。所谓送出去就是要改变传统展览的惰性思维,积极把展览主动送到工厂、学校、军营和基层,送到观众的家门口,让观众直接或间接受到社会教育。这样亲民的展览,一定会受到观众喜爱,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传递时代正能量,普及各种文化知识,更好地让博物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近年来,国家强化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明确了博物馆的责任和担当,明确了它收集、研究、及保护传承文化的中心任务和为社会教育服务功能。随着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博物馆的职能日益丰富,博物馆更应当主动开发形式多样、能让观众喜爱的文化产品,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让博物馆事业在有助于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提下蒸蒸日上。
(作者单位:运城盐湖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