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

时间:2021-04-29 08:00:08 | 来源:山西日报

20210429_dea35454455ad29dedb5a3e99d3f3d47.jpg

石楼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刘辉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儿童一起读书。

20210429_6d103705a807ffb1c2ab9af0d10b7c08.jpg

晋中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深入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编者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中,我省广大青年劳动者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国梦注入磅礴的力量。在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走近青年劳动者专版,选择各行各业青年劳动者,讲述他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精神,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转型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展现他们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的风采。敬请读者关注。

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高亚丽真心真情对每个患者

急诊人都是刀尖上的舞者,除去日常的患者护理,更考验他们的是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这点,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高亚丽深有体会。高亚丽向记者讲述,一位40岁的大哥因为高空作业不慎摔下,全身多处骨折,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到达急诊室的时候整个人青紫状,各个科室人员立即轮番上阵会诊,生命体征平稳后,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像这样“速度与激情”的情况在急诊科经常上演,高亚丽也天天经历。工作的六年间,她从“胆怯”到现在能独自顶班的职场“老将”,见证了太多惊心动魄的场面,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绿衣战士”。“昨晚休息的怎样,感觉好点了吗”“今天就能转到病房了”“一会儿大夫们来会诊,放轻松”……高亚丽每日工作就是从这样的问候声中开始的。就是这样简单的问候,却在她第一次穿上严密的防护服进入病房后说不出口。去年,高亚丽随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到达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护理工作。“他们会在我们进入病房时主动带起口罩,会在咳嗽时主动把头扭过去,会在我们护理操作结束时一声声地说‘谢谢’。”高亚丽说,几天下来,病人们的这些举动让她慢慢卸下心理防备。在武汉的56个日夜,让高亚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职业认同感。同时,经历了这次战疫,磨炼了高亚丽的党性,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她相信,只要付出真心真情,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本报记者闫书敏

学习党史感悟:

通过学习党史,系统了解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对“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将继续秉持党员一心为民,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去工作,永远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为生命保驾护航。

——高亚丽

朔州高速公路职员于学敏青春闪烁在扶贫路上

1992年出生的于学敏,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为人质朴、谦虚谨慎,工作上努力上进、吃苦耐劳,老乡们说他踏实可信、热情贴心。于学敏是朔州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信息监控中心职员。2018年5月,他主动申请到五台县东雷乡孟家坪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于学敏说,孟家坪村距离县城14公里,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业,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里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作为驻村队员,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细心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查阅各类资料,思考帮扶出路。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于学敏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短缺、产业带动薄弱、内生动力不足四大因素,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结合村情民意,他提出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发挥优势开展“消费扶贫”的工作思路。在于学敏的带动下,村“两委”经过多次研究,制定出玉露香梨种植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构建“公司+农户+合作社”联合机制。同时,还加快推进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展,援建养牛场二期工程,配套肉牛育肥车间,增加集体股份份额,构建“以消促产、以购代帮”模式,帮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2020年,孟家坪村实现整村优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9412元。孟家坪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于学敏也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段扶贫经历,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于学敏说:“那段经历,让我在实践中得到历练、快速成长,今后一定要继续加强学习,在本职岗位上再立新功。”

本报记者杨文

学习党史感悟:

通过认真学习党史,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祖国取得伟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我要用革命先烈前辈的感人事迹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自己,时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迎难而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造福,努力完成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使命。

——于学敏

山西北方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员吴旭技校生成关键技能带头人

山西北方机械控股有限公司运行保障中心设备维修电工技师吴旭,十多年来脚踏实地钻研技术,通过不懈努力和探索,成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当年,作为技校生入厂,吴旭跟着师傅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年轻的他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学习技术,不但对各类设备的电气原理图仔细分析研究,而且还对已经损坏的器件进行拆装维修,进一步加深对实物及电路的深刻理解,自学了工控、数控和电子维修技术。近年来,公司引进大量高精尖进口设备,维修价格高昂还要提前预约。吴旭暗下决心攻克国外技术封锁。在公司年终冲刺阶段,关键设备回转工作台突发故障,电机电流异常并报警。国内没有该设备同型号电机,只能向生产商预定,单是电机价格就3万余元,付款发货,电机运抵需半月,设备恢复还需 一周。吴旭和“创新工作室”同事小心翼翼将设备零部件一一拆卸下来,拆一个部件编一个号码,拍一组照片,终于找到损坏原因并进行修复。多年来,公司产品配套电缆及电气部件一直外包给其他厂家生产,部件供货周期不定,费用还高。吴旭主动请缨,接下电气部件生产任务。他仔细研究图纸,查阅相关资料,在工作室不断试制和琢磨最佳生产工艺,最终将生产难题一一攻破。近年来,他为公司节约980余万元,完成了30多项电气生产任务。

本报记者高建华

学习党史感悟:

细读中国共产党党史,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就在眼前。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造就了辉煌成就,这100年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和泪水写就。当今国泰民安、稳定繁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吴旭

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利斌做有技术有抱负的农民

黝黑的皮肤、褪色的T恤、老旧的布鞋……眼前,一身“种地人”打扮的江利斌,千辛万苦走出大山,却又义无反顾回到乡村,携手改变家乡面貌。他因地制宜将漫山遍野被遗弃的野生核桃楸子树改接成食用核桃树和麻核桃树,使200亩荒山焕发生机,给村里带来可观效益。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江利斌不忘“崇学事农”校训,不忘与家乡的约定,回到北委泉村创办黎城绿翼核桃专业合作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建设家乡,探索农业产业链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沿北委泉村山路前行,1000余亩核桃树点缀山间,星罗棋布。谁能想到,这里曾长满了无人问津的野核桃。在改接核桃树的同时,江利斌发展食用菌产业项目,探索出“核桃+食用菌”产业链发展模式。合作社相继在北委泉村建立(麻)核桃+食用菌基地一个,修建大棚32个,冷库两座,接种室200平方米,用于栽培食用菌;在南委泉村承包50亩土地,用于栽培(麻)核桃树。如今,合作社的社员达到150余户,产业辐射带动周围三个村庄,发展核桃1000余亩,户均增收达到3000多元。通过创业,江利斌希望能够带领更多农民致富,他利用北委泉村现有的“核桃+食用菌”基地,提出“三期带动”模式,通过在建设期雇佣贫困户来搞建设,生产期手把手带领贫困户学技术,出菇期又由贫困户来搞采摘的模式,让农户掌握种植技术增收。“安逸的青春只能换来一生悔恨,追梦的岁月才能成就荣耀的人生。”江利斌说,要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做有技术有抱负的农民,耕耘属于新时代新农人的光明未来。

本报记者杨文俊

学习党史感悟: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激励着我们党永远为民,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要把自己的梦想种在家乡的土壤里,让父老乡亲不用走出大山就能过上富足生活。

——江利斌

临汾交警支队环城大队事故中队民警陈相君人民警察就要为人民服务

4月2日以来,陈相君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春季巡逻行动”。他和同事们放弃午休时间,利用出警间隙,在大、中型货车驾驶员容易犯困时段(13时至14时),驾驶警车在重点路段,对过往重点车辆喊话、鸣笛,提醒安全驾驶。陈相君是临汾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环城大队事故中队负责人,从警19年来,始终战斗在基层一线,共接处警1.5万余起,处理各类交通事故3523起,其中侦破死亡逃逸事故30起,结案率达100%以上。多年来,陈相君累计走访受害群众2500余人,避免民事诉讼1000余起;荣获省市“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交通事故逃逸历来是民警眼中的“硬骨头”,但陈相君“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不仅熟练掌握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需要的现场勘查、绘图、照相、痕迹检验、提取证据等技能,还能熟练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依法办案。2018年,面对电动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频发,侦破无迹可寻、极难下手的情况,陈相君牵头成立了“侦破逃逸事故合成作战室”,快速侦破逃逸事故案件32起,协助处理疑难案件870起次。在工作之余,陈相君牵头创办了“陈相君劳模创新工作室”。“人民警察,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在平凡岗位上也要坚守初心和使命。”陈相君说。

本报记者陈俊琦

学习党史感悟:

作为一名交管战线的共产党员,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同时,在交通事故处理岗位上,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陈相君

大学毕业生梁磊返乡创业惠乡亲报党恩

河曲县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世界稀有树种海红果在全国最大的种植区,梁磊就出生在这里。2014年,大学毕业的梁磊放弃了可以入职银行的工作机会,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放弃了大学时的创业项目,决定返乡创业。“当年我带着希望走了出去,现在又怀揣着梦想走了回来。”梁磊说,让我感到骄傲的是,他们把我当亲儿子看待,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情感的嘱托推动着我不断地前进。梁磊希望,通过他和团队的努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不爱西装爱农庄,不当白领当农夫,梁磊就是这样的一位90后新农人。返乡后的梁磊,创办了河曲县四海进通一品农夫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做起了以海红果为原材料开发的健康果饮、功能食品、果酒等项目。几年间,该公司在梁磊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面积达9600亩的20个海红果园,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重点龙头企业等二十多项荣誉,该公司的产品也获得了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品牌等十多项荣誉和各类国家认证。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家企业就要带动一片发展。90后的梁磊这样说:“党章规定了党员是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并赋予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神圣使命。一个党员就是群众心中的一面旗帜,作为一家有党性的企业就应该惠及民生,替社会解决问题。”这些年,梁磊扎根农村、反哺农村,近百万元的帮扶补贴、近3万人的受益、近3000人受到了免费培训、近4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的发放……他用产业和培训助力扶贫,用智慧和经验带动青年创业,他用自己的力量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本报记者李炼

学习党史感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正在创业的我来说,学习党史很有必要,党的丰功伟绩、光荣传统、创新理论,充满着启发和振奋,给予力量和信心,激励我们勇于创新,敢于胜利,做好企业,让企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从简单制造到掌握关键技术,走出三晋、走到全国。

——梁磊

杏花岭区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裴占飞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

在山火扑救、城市防汛、护林巡逻等任务中,他总是主动请战、冲在一线。他就是杏花岭区人武部政治工作科科长裴占飞。2019年3月29日,沁源发生森林火灾,上级命令太原警备区前指带杏花岭区远程灭火分队驰援。裴占飞主动请缨加入突击队,第一批冲入火场,紧急开辟隔离带。火势控制后,他又主动请战,组织布设阵地、加强警戒,防止出现新的险情。作为一名军人,裴占飞能够舍生忘死救助溺水群众,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19年6月7日,裴占飞路经太原市尖草坪区汾河大桥以北河岸边,发现有人溺水,高声呼救。裴占飞一个鱼跃就跳入河中,将溺水者救上岸,他穿着湿透的衣服,默不作声地离开了现场。经过打听寻找,溺水者家属找到杏花岭区人武部,要当面道谢并赠送锦旗,自此,裴占飞英勇救人的事迹才被大家知晓。裴占飞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利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大力开展拥政爱民和军队光荣传统教育活动,结合民兵整组、征兵宣传等任务,深入辖区高校和乡街,广泛开展拥政爱民实践活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裴占飞2017年在中部战区联合参谋比武中获得手枪射击第一名,荣立三等功;2019年9月,作为唯一一名文职人员参加了国防动员系统“我奋斗·我精彩”岗位建功先进事迹报告会。2020年10月,被表彰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

本报记者邓伟强

学习党史感悟:

党史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是培育战斗精神最好的营养剂。我一定要学史增信,牢记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入伍初心,立足本职,刻苦训练,像革命前辈那样把一辈子交给党,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裴占飞策划:赵向南责编:闫书敏版式:王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