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吕梁5月24日电 (记者 范丽芳)如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乡村振兴?70多年来一直坚守集体主义、推崇“共同富裕”的村庄山西吕梁汾阳贾家庄给出答案: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走自己的路、谱自己的曲、念自己的经。
22日到24日,来自全国各地研究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贾家庄调研,并围绕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开讨论。
贾家庄有村民980户2890人。该村党委书记邢万里说,当地没有矿产资源,没有历史文物、文化典籍,“只靠第一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现实”。
贾家庄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2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8万元。贾家庄供图70多年来,以党建为引领,依靠村民艰苦奋斗,贾家庄成为全国农业领域典型。如今,这里已形成以特色农业、粮食仓储为主的第一产业,酿酒生产、玻璃制造和建材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及乡村旅游、教育培训为主的第三产业。截至2020年底,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2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8万元。
《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坦言,近年,有些过去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庄遇到困难和瓶颈,隐约呈现出不可持续性,但贾家庄的集体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健康的。
通过调研,舒富民认为,贾家庄提倡的共同富裕不等同于平均主义;在办企中,严格管理、多劳多得;不排斥市场经济下的劳动致富,尊重市场规律;经济发展后加强科学的二次分配,“这在全国发展集体经济的很多村庄中,非常有内涵。”
如今,文化已经成为这里发展的关键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给出文化艺术介入乡村文旅的路径。
她说,乡村文旅基础建设要倡导新旧空间融合共存,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旧生活方式复兴,让乡村慢下来、潮起来;乡村振兴还应从乡村文化价值出发,发展“文化+”“美食+”“工业+”“研学+”等深度旅游体验,实现文旅产品升级。
贾家庄的文化建设让来访嘉宾印象深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周熙明说,这里讲文化道德,不离开人之情、人之义、人之性,不离开柴米油盐,而是始终关心个体,“这些东西无法统计到数据里,却像灵魂一样存在,没有这些现代管理制度,发展无以为继。”
采写报告文学30多年、《走向乡村振兴》作者王宏甲以“地下没有挖的,地上没有抓的”形容多年前他看到的贾家庄,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每天早7点半广播一响,村歌准时响起,而且不是请名家来唱,是村民集体唱,真正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谱自己的曲、唱自己的歌、培养自己的年轻人’。”
贾家庄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来访嘉宾认为,在这里探讨乡村振兴、探讨“共同富裕”的示范样板,意义深远,并希望共同为中国的乡村振兴作出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