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关注中高考】今年全国新增37个本科专业

时间:2021-05-26 18:00:34 | 来源:太行日报

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显示

今年全国新增37个本科专业

涵盖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门类

本报讯 近日,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显示,今年共新增37个本科专业,有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37个新增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门类,均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设的国家最紧缺专业,其中专业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工学,其次为农学。

在工学专业中,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7所高校依托强势的学科基础,在今年招生专业中新增了密码科学与技术;针对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的新需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新增的智能采矿工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吉林大学新增古文字学专业,并纳入到本科“强基计划”招生试点,打破了古文字学人才培养只在研究生阶段的局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全面实施“北斗七星战略”,瞄准基础学科前沿和未来空天科技,设置了7个试验班进行招生,分别是计算机拔尖计划、空天力学拔尖计划、华罗庚数学拔尖计划、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医工交叉试验班、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和中法工程师学院,计划招生350人左右,其中,前4个“计划”是北航今年新增的4个特色试验班,实行8年制本博贯通培养;哈尔滨工业大学采用书院制、导师制、本硕博贯通、跨校区个性化培养的方式,考生可通过高考填报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专业志愿或入学后选拔等方式进入,预计招生规模为300人左右,其中,小卫星班、智能机器人班、永坦班三个特色班由院士领衔;西北工业大学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开设了“三航+”(航空、航天、航海)“信息+”“材料+”三个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由院士和首席科学家设定教学大纲,采用本研衔接方式,实行3—6年弹性学制培养,计划招生150人左右;北京化工大学新成立的弘德书院,采用高水平“导师制”管理,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将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4个专业进行大类招生,计划招生120人。

同时,一些高校启动了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通过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整合两校优质资源,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将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开展涉外法治人才法学班,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计划招生15人;西南财经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将依托各自在金融学领域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科专业优势,联合开展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将在金融学专业(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方向)每年招生30人,项目实施小班化、个性化定制方案,实现计算机、金融学、经济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高考招生中,更具“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不少高校的新亮点。华南理工大学被教育部和广东省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教育改革试点,将把学校广州国际校区打造成全英文授课的校区,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国际化成长环境,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路子,目前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8个新工科专业,全部为前沿交叉学科;地处新时代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校联合建立了8个海外农业示范园和3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化工大学已与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赴世界百强高校或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暑期学习、短期研修或者攻读博士学位;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业工程、安全工程等双一流学科群专业,每年将遴选20余人组成拔尖人才培养国际班,学生可赴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访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通用工程学院从全球引进师资,采用全英文小班授课,本研一体化的培养,不仅在学期间,将为学生提供100%出国交流机会,本科阶段学习结束后,学生还将由学院推荐赴国际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或在学院及其他理工类前沿交叉学科方向继续深造。

(本报记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