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10日电 (记者 胡健) 坐拥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芮城县,是山西省最南端的县城,地处黄河金三角核心区域的芮城,如何盘活县域里的优质旅游资源?9日,中国各地的文旅专家齐聚芮城为其文旅产业发展“把脉”。
距今180万年前,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西候度遗址。胡健摄芮城现有各级文保单位245处,儒释道文化源远流长,唐、宋、元、明、清五朝古建不断代。元代永乐宫壁画被誉为“东方艺术画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西侯度遗址有着人类用火的最早记录,把人类用火历史推前了180万年;唐代建筑广仁王庙是中国现存仅有的4座唐代古建之一;黄河中游最大的湿地公园——圣天湖,如今已成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如何让这些举世闻名的景区再度升级,成为辐射晋陕豫三省的文旅强县,中国各界的文旅专家在此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纷纷为芮城的全域旅游献出“锦囊妙计”。
在本次芮城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厉新建分别作题为《新阶段中国旅游发展新格局》《全域旅游与芮城旅游发展》主题演讲。
芮城的圣天湖景区。胡健摄张辉认为,全域旅游不是一个牌子,而是要蹚出一条路子,借助于全域旅游,给芮城一个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新生,把“旅游+”向“+旅游”转变,通过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芮城境内的黄河。胡健摄厉新建以西侯度遗址的旅游开发为例,讲述了他的困惑。“我们都知道西侯度遗址的历史价值很高,但是除了网红拍照之外,仪式感和在场感依旧很缺失。我想看180万年前的用火痕迹,但是没有看到,依旧是听讲解员在讲,但是这个信息在我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干嘛还要来这里呢?”
厉新建还用“六多六少”概括了当前旅游的现状:“死的多,活的少”(文物多文化少);“说的多,玩的少”;“打卡多,刷卡少”;“资源多,转化少”(原材料很多,加工很少);“产品多,精品少”;“传统多,科技少”(遗存很多,但是遗存转化的手法很少)。
芮城县境内黄河岸边的风景。胡健摄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建议,要避免黄河沿线,尤其是近距离的雷同项目开发。要强化策划和论证,突出特色化、专业化、市场化,强调旅游的融合发展,比如农业种植与旅游开发融合等等。
芮城县县长尚玉良表示,通过本次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论坛,旨在学习、总结、借鉴、推广旅游业的先进经验,解读全域旅游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理念,探索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芮城路径”,从而更好地助推芮城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国现存的4座唐代古建筑之一——广仁王庙。胡健摄自2016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将全域旅游发展上升为“一把手”工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以全面优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现代旅游综合治理体制为重点,全面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经过持续5年的协同化作战和体系化推进,逐步探索出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五域实践”模式——打通空间域、拓展产业域、优化服务域、强化管理域、壮大市场域。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畅通,永乐宫三权分置的改革、研学旅游的兴起、《永乐宫纪事》舞台剧的成功上演等,这都将使位居黄河大拐弯处的芮城成为大黄河旅游带一个重要的驿站和文化地标符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