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小康梦圆丨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时间:2021-07-31 14:00:26 | 来源:山西日报

当稻穗昂起头,享受日光浴,当根系扎进黑土地,喝饱晋源水,花塔村的村民们有理由相信,这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7月26日,山西太原晋源区花塔村,空气闷热,好似憋着一场大雨。一阵微风拂过,稻浪翻滚,村民张金虎给一垄禾苗去完了杂草,直立起身子,抖了抖汗津津的领口,让三伏天里的片刻清凉灌进脖子、穿过后背,他又弯下腰,迈向另一垄禾苗。

60岁的张金虎,早晨5时多就起床了,每天8时,他要赶到稻田公园去“上班”。那里的200亩稻田中,有两大片稻田归他养护,疏通灌溉坝口、帮禾苗引水、去除杂草、记录长势……张金虎干起活来得心应手,很是带劲。

▲晋源稻农在农田里劳作

“印象里我爷爷那一辈就在种稻子。”张金虎说。悠长的历史见证了一茬又一茬稻米的丰收,地还是这块地,但种地的光景已是全然不同。

趁着手里的活儿不忙,张金虎在田埂上坐下来,背靠直挺挺、齐刷刷的禾苗,思绪回到从前。那时,村里人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种得好的人家,亩产千百斤,无心种地的人家,干脆让地里长了草。而张金虎家,一年收获的大米都用作口粮,几乎没有盈利。

1994年,晋祠难老泉断流,喝着难老泉水的稻米面临生存难题。缺了水,更荒了地。2007年,为了谋生,村民彻底抛下土地,外出打工。有着千年历史的晋祠大米,慢慢淡出人们视线。

转机出现在2010年!山西坚持治水兴水,通过水流域生态治理,晋祠泉域周边地下水位不断回升。与此同时,晋源区开始保护性复种晋祠大米,到如今,晋祠大米已经复种3000余亩。

听说又能种水稻了,张金虎和很多村民回村继续务农。不曾想,此番种地,稻农都变成了“上班族”。

花塔村村委副主任任福贵介绍,近年来,晋源区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将稻农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管理。其所在的花塔村,成立了晋祠大米股份经济合作社,购买了自动化育苗、插秧、收割机械,还新建了温室大棚育秧基地和晋祠大米加工厂,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有经验的稻农,只需做一些养护工作即可。

▲无垠的稻田,满眼绿意

任福贵表示,去年,花塔村收获18万余斤大米,每斤能卖7元至8元。村集体增收,也富裕了村民的口袋。张金虎算了算,他在稻田做工,一个月能挣4500元,年底根据合作社大米的产量和销量,还可参与分红,这“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张金虎从前想都不敢想。

“而且工作环境也好啊!”说到这儿,张金虎起身,赶忙指给记者看:绿油油的禾苗伸向远方,稻田尽头荷花绽放、荷叶田田,田间干道做了硬化,铺设彩色沥青,架设栈桥、水车,营造出北方江南的意境。

▲稻田升级成稻田公园,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是的,这里已从一片稻田,升级成一座稻田公园,是集农业示范、农耕体验、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业湿地生态园。公园采用稻鱼、稻虾、稻蟹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

建设稻田公园,旨在提升当地观光旅游价值。就在7月18日,“晋源稻花城”项目开工仪式在稻田公园举行。项目包括“稻之城”“花之城”“山水之城”三大板块,总面积约135平方公里,涉及26个村,总投资约46亿元。晋源区副区长朱永军表示,晋源区致力于将农业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晋祠大米统一加工、包装、销售工作,提升晋祠大米实力。同时,将粽子、糍粑、馏米、凉糕、元宵等特色稻米食品加工做大做强,延伸稻米产业链。”任福贵说,“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丰饶景象,是每个晋源人乃至太原人的向往。

现在,张金虎时常带着孙子来到稻田公园里游玩。孙子还不及禾苗高,但是张金虎想让他从小知道,一粒米是从一棵禾苗长成的,人们的好日子也是从禾苗下长出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