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城山,海拔1889.5米,位于愚公故里山西省阳城县,在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西北侧主脊部位。
2019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华仁葵教授在与人合作的学术专著《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一书中指出:“阳城析城山即远古昆仑丘”。近年来,海峡两岸多学科专家学者也提出:析城山就是昆仑丘。他们在析城山上的很多发现,可谓天下奇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析城山至今很原始,“昆仑悬圃”依旧很美丽。
2019年8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
天上发现,天下奇观
析城山的天下奇观,两次都是从天上发现的。
初次发现
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解读《山西省地图集》1:35000阳城幅地图时,发现山西省阳城县析城山的地理地貌,酷似一条卧伏于王屋山西北、头朝北面向西的龙形山体。于是又以1:50000大比例尺地形图和美国卫星遥感图像进行校核,发现析城山就是传说于远古时代的昆仑丘。
2019年8月,华仁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上介绍说:“为了证实这一发现,十七年来,由一个人的探索扩展为诸多学科专家学者参与的团队探索,由内部的研究扩展为与地方党政企的合作,由大陆专家扩大到海峡两岸专家联手。”
再次发现
2011年12月15日,《国土资源遥感》第四期刊文《地球上的环形山——析城山岩溶洼地成因分析》。该课题由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刚、曹文玉,中国地质大学李述靖,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黄相成四人联合完成。他们在文章“引言”中写到:“王屋山位于山西省与河南省交界处,地形巍峨挺拔、山清水秀,其西接中条,东挽太行,南邻秦岭,具有一系列代表该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因而其南坡部分地区在2006年9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笔者在1990年利用TM遥感图像对中条山和王屋山的部分地区进行铜矿地质调查时,在地质公园北侧王屋山的主脊部位,发现一个面积相当大的洼地。在该地海拔接近2000米,且在地形陡峭的山脊上,存在如此大面积的洼地显然不合乎洼地形成的自然规律。2010年笔者再次使用1:60000的彩色红外航空像片和高分辨率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星(CBERS-02B)的CCD全色图像对洼地进行了遥感解译,并对解译成果进行了初步野外调查,认为该洼地是一个成因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大型封闭岩溶洼地,具有重要的科研、科普和旅游价值。”
析城山上,六大奇观
析城山上奇观,中外罕见,列举以下,分享大家。
奇观一:龙形山
21世纪初,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仁葵、宋泽霞等,在运用大比例尺地图和卫星遥感地图做一个项目时,从1961年美国卫星拍摄的山西省地形图上看到析城山的地形地貌,酷似一条传说中的巨龙,其首、眼、角、须、颈、体、足、爪、尾栩栩如生,遂引起很大好奇。从此踏上了实地探寻科考之路。华仁葵专家团队,不顾年老体衰,一做就是十七年。在晋豫阳城、济源两地政协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青岛大学教授张力果,中国生态旅游学会秘书长李文珵,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赵罡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等多学科专家学者的通力合作下,终于从多维度解开了酷似巨龙的析城山,就是古往今来天下人兀兀穷年要寻找的“昆仑丘”。
昆仑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多种历史文献和典籍中都屡屡提及和传颂。昆仑丘究竟在哪里,历代专家学者探索的脚步至今没有停止。
析城山龙形地貌
奇观二:地球上的环形山
析城山,广约10平方公里,洼地面积近8平方公里,呈长轴近南北向的椭圆形,中心低,四周高,长轴长3500米,短轴长3000米,周长12015米。析城山外缘及山中洼地俱呈环形,根据三维立体ETM图像,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刚撰文称析城山是地球上唯一的一座环形山。他在文中说:洼地内部地形相对平缓,外缘周边地形陡峻,悬崖峭壁众多,尤其是洼地的西侧和北侧,其地貌形态与长白山天池的破火山口形态非常相似。由于洼地四周山峦如城墙般环绕,且有自然形成的4个缺口,就像东南西北4座城门,故名析城山。
析城山环形山体
奇观三:陨石冲击——华北第一坑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刚等四位专家学者在《地球上的环形山》课题研究一文中写到:“析城山洼地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岩溶洼地,也是目前所知的海拔最高的岩溶洼地,堪称华北第一坑。”“在总面积7.5853平方千米的洼地内,可识别的孤立岩溶漏斗就有309个,因漏斗过于密集而无法逐一单独统计的岩溶漏斗群有27个,累计面积1.4平方千米,二者合计达1.7339平方千米,占岩溶洼地总面积的22.86%,岩溶漏斗数量如此之大、密度如此之高的岩溶洼地在华北地区实属罕见”“是一个特例”“认为该岩溶洼地可能是在陨石冲击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可能是古近纪末的太行期。”
析城山的“坑”非常奇特,最独特难解之玄在于“圆”。析城山是面积10平方公里的一个环形大圆,山体呈圆、洼地呈圆,大圆中还有许多小圆。当地人说有72个独龙窝、120个鬼推磨、360个小铁锅。这里说的窝、磨、锅都是呈圆形的。这里的大坑小窝是不是陨石所至,还有待专家学者破译玄机,但凡来到析城山的人都有一种神秘感,都有一种敬畏感。登高俯瞰,既敬畏惊叹,又心旷神怡。
析城山上大小不一的“天坑”
奇观四:空中花园
析城山旅游最佳季是胭粉花开的5月至9月。
说析城山是空中花园,最早的名字是屈原起的。《楚辞·天问》中的“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悬,即空中;圃,即花园。《水经注》对屈原“天问”也有解答:“昆仑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析城山下多为溶洞,古人认为是地狱;地面自春至秋,繁花盛开,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空中花园。本地人称之为胭粉花,学名狼毒花,为析城山特有,它春季长叶,夏日开花,成胭脂色,因此得名。有人试图将其移栽山下或家中,皆不能存活,也因此有了文人墨客“胭粉不长王侯家,岂肯洛阳赏牡丹”之叹。
天空俯瞰析城山,平缓的洼地上亿株胭粉花团锦簇,花海外围四周树木郁郁葱葱。析城山植被类型的异常和巨大的反差,令人费解,平添神秘。
昆仑悬圃
奇观五: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
“六峜”是先祖遗留在析城山上观察天象的六处石堆,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远古观象授时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象台。“六峜”的发现与复测,是海峡两岸专家十多年联手研究的成果。
2010年11月15日,华仁葵团队发现析城山东城垣上有五座类似古埃及金字塔形状的石堆遗址,考之古籍,释其文字,分析疑似《管子·轻重戊》中记载的“虙(伏)戲(羲)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中的“六峜”古观象台遗址。当地即组织人员在专家指导下多次实地勘验,从2014年11月22日至2019年11月8日,历时五年,完成了“六峜”的复测复立。研究认定,五处石堆和析城山中央一个形似石坛的石堆,分别是冬至、立春(立冬)、春分(秋分)、立夏(立秋)、夏至八个节气早晨日出之处。人文始祖伏羲通过长期夜观极星,晨考日出,验证确定“六峜”和农时节气,指导农业生产。据此也就有了“周人之王,循六峜,合阴阳,而天下化之”的记载。可以说“六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观象台。
“六峜”古天象台
奇观六:商汤祷雨
商汤是商代的开国明君。商汤祷雨是商代初年发生的著名故事。《吕氏春秋·顺民》记载,祷雨的地点就在析城山。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桑林,阳城县西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后来,析城山成为北宋皇家祷雨的神山。北宋熙宁年间,神宗遣官至析城山行雩祭,御赐析城山神为“诚应侯”。30年后,宋徽宗加封析城山神为“嘉润公”,并赐析城山汤帝庙“广渊之庙”额。析城山民风淳朴,笃信前世圣贤,祭奉商汤数千年,香火绵延至今。遍布阳城大地的汤庙300多座,独具地方特点的雨雩文化活动长盛不衰。
析城山汤庙
北宋神宗、徽宗先后御赐析城山神“诚应侯”“嘉润公”,并赐析城山汤帝庙门匾“广渊之庙”
析城山是中国古代历史名山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钱币学家和易学家蔡运章教授,在《析城山名义及其历史地位》一文中,对析城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三点基本认识:
“一是析城山高耸入云,取名为“析”,与卜辞东方神“析”的名字相同。这里的“析”当是太皞伏羲的别称。说明此山既是天帝伏羲氏居住的神山,也是中华先民祭祀天帝的坛场。
二是“析城山”亦称“析津”,有天汉渡口和雨水源头之义。这就是商汤和北宋皇家要到析城山祷雨的缘由。
三是“析城山”位于商汤都城西亳(在今洛阳偃师市)的西北方,位于《乾》卦的方位。正与中国古代天神居住的方位相符合。
这说明析城山本是中国古代的历史名山。这里既是天帝伏羲氏居住的地方,也是天上雨水的源头,因而就成为商代祭天和祷雨的神山。由此可见,析城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析城山上的天下奇观还有许多,比如华仁葵教授专家团队提出的“天中地中”“天龙地龙”“西王母故里”“八千年帝都”“伏羲、黄帝墓所在地”“百神所在”等等。随着析城山考古挖掘、文化研究、旅游开发的持续深入,析城山的神秘面纱将进一步揭开,析城山的奇观将会更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靳丰兴 梁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