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生活网

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走进乡村看小康】走,家门口的车间“上班”去

时间:2021-10-07 08:00:26 | 来源:山西日报

仲秋时节,明媚的阳光越过一个个山峁村寨,穿过一座座厂房车间,伴随着悦耳的“哒哒”声,投洒在一台台飞速旋转的缝纫机飞轮上,折射出一道道村强民富的美丽光影。光影中,是平陆宇泽包装有限公司在三千沟壑间建起的27个“扶贫车间”。近年来,该公司积极探索“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带贫模式,引领8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用800余台缝纫机和每年1500余万元的亮眼数字,稳定实现脱贫增收,倾情助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发展之路。

扶贫注重实效,助民增收谋长远

“下个月,车间建起就满3年了,大家说好了,还请老段来,包顿饺子,好好高兴一下。”56岁的张霞平在缝纫机踏板有规律的机械声中,爽朗地笑着,“3年前,关家窝村还没有眼前这800平方米的两层厂房,兜里没钱、日子没劲的留守妇女及弱劳力,只能没事闲扯,围着锅台转。”她说,“扶贫车间”打开了乡村振兴的一扇窗,让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车间效益越来越好,已成为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引擎。张霞平口中的“老段”,是“扶贫车间”的创办者段忍刚。1958年出生于三门镇一个小山村的段忍刚,对家乡山塬沟滩遍布,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面貌知之甚深,从18岁担任生产队长到养大车、办企业,一路走来,一直萦绕心间的梦想,就是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让贫瘠的山庄窝铺变成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业乃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经过反复考量,段忍刚决定开办“扶贫车间”,从解决就业入手,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扶贫不是作秀,绝不能热热闹闹几个月,冷冷清清好几年。”要让扶贫车间健康发展,真正成为推动脱贫致富的“堡垒”,孕育乡村振兴的“摇篮”,就得结合地方实际,在项目引进上下功夫。选择项目,段忍刚思路明确:产品俏销潜力大,操作简单易上手,大量吸纳弱劳力,增收发展可持续。多方考察后,2016年,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平陆宇泽包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生产的集装袋(吨包装),不仅是山西当地企业的必需品,还远销新疆、宁夏、甘肃等地。更重要的是农村半劳力、弱劳力能轻松上手,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脱贫解困、增收致富效果明显。家门口上班,弹性工作,按件计酬,农忙务农,闲时务工,月均工资2000元以上……在平陆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这朵“扶贫之花”,很快开遍了平陆9个乡镇二十多个山村的沟沟梁梁,“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成功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2021年,平陆宇泽包装有限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真金白银让利,带领乡亲奔小康

阳光正好,宇泽包装的生产基地里,从原料干燥抽丝到圆织成品下线,4条现代化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工厂一角,七八名工人正忙着裁剪基布、吊带。这些半成品,将很快装车发往遍布乡村的“扶贫车间”。“昨晚装好车,今早七点半就出发了。”在洪池镇“扶贫车间”门口,负责配送原料回收成品的货车司机杨志红正在等待卸车。27个“扶贫车间”,三辆货车每天至少跑一趟,多时跑两三趟。这种把企业流水线建在农村,送岗上门的扶贫方式,用每年50余万元的物流支出,换来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农忙发展种植养殖,闲时务工有收益”的多元化收入来源,也扩大延展了企业规模,让致富泉水汩汩长流。“解困脱贫后,‘扶贫车间’还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消除相对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持续作为,大有作为。”段忍刚千方百计挤出利润让利于民,即便在企业最艰难的时期,也从未拖欠过一分钱工资。为降低成本,增加就业帮扶覆盖面,他顶着压力,将生产线由1条扩为4条,“扶贫车间”数量,也从最初的5个,发展到如今的27个,光今年就新建了4个。“脱困群众多数年龄偏大,每天最多加工30条左右,远低于河南等地50条、甚至上百条的加工速度。”为增加群众收入,段忍刚力排众议,将每条1.8—2.3元的加工费提高了0.5—1元,公司每年为此多支出100余万元,让脱困群众平均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宇泽包装每年还拿出100余万元,雇专职讲师,为学员提供免费食宿和每天50元培训补助,提升群众增收技能。“打包一条0.6元,装卸一条0.1元,一月最少一两千元。”抻展、折好、压平、捆扎……75岁的荆杏丝边打包边笑着说。原本由车间无偿完成的打包、装、卸工作被分解开来,按件计取的1元左右劳务费,全部让给了困难群众。……真金白银让利,真心实意帮扶,“扶贫车间”稳定增长的收入,演绎了携手奔小康的时代交响乐。

激活内生动力,振兴乡村促共富

中条如砺,黄河如带。车到三门镇东中村,山路蜿蜒,路上却见不到几个人。“最近扶贫车间订单多,村民们都忙着赚钱呢!”从扶贫车间迎出来的村委会主任李和平笑着说。“以前人闲日子穷,求着都不来,宁愿‘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看着人勤景美绿满沟壑的美丽乡村,车间负责人谢桂芳说,是扶贫车间让村民们尝到了就业增收的甜头,告别了有吃有喝就满足的想法,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底气,鼓足了振兴乡村的心气。“瓜果梨桃,碰上了就给娃买。每月有钱赚,这都不算啥。”洪池镇南侯村的乔海龙因车祸导致右腿残疾,无法外出打工,一度意志消沉。“扶贫车间”为他改装了缝纫机,他半年挣了2万多元,装修了房子,买了三轮车。如今的乔海龙就像变了个人。乡村振兴,强村是关键,富民是根本。走进曹川镇下坪村,绿树繁花间,一辆辆私家车停在一栋栋厨卫齐全的移民房外,一串串笑声伴着缝纫机的“哒哒”声从村口的“扶贫车间”传遍四周的花椒树林。在张村镇张郭村,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硕果满枝的玉露香梨树,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百姓收入。如今的张郭村,村头能就业,地里有产业,由贫困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的代表、乡村振兴的典型。不忘脱贫初心,扛起振兴使命。宇泽公司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主动对接国外用户,加快推动“扶贫车间”转型升级为发展车间、致富工厂。不断增多的国外订单,大幅提升了群众收入,有的月收入达6000元以上。群众增收致富有了源头活水,脱贫攻坚带来山乡巨变,曾经的贫困村,相继变成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美丽乡村。“你瞧,这都是咱自己挣钱买的。‘扶贫车间’不仅改变了乡亲们的生活品质,也改变了咱农村的形象气质!”快人快语的张霞平望望窗外的丰收美景,指指身上的金首饰说,“生活富裕,宜居宜业,这不就是美丽乡村?”张霞平的话,引来了大家一阵会心大笑,这笑声与缝纫机欢快的“哒哒”声,共同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增收致富的美妙乐章。

本报记者李宁波 张海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