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10月27日电(记者 李新锁)曾于2019年、2020年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的临汾,在今年上半年又戴上了“最脏帽子”。27日,在中共山西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临汾代表团再次聚焦污染防治,力求借助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崛起根治污染顽疾。
党代表、临汾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永芳说,临汾一直努力防治污染,曾于2019年、2020年退出全国倒数第一序列,“但今年又面临被动局面”。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上半年,临汾空气质量重回倒数第一。
临汾污染防治有多难?当地地形四周环山,中间是平川盆地。在这个形似簸箕的汾河盆地内,钢铁、焦化企业集中分布。一到供暖季,环保数据就会被打回“解放前”。
对此,山西环保界人士曾直言,重污染企业布局集中是临汾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在当地不久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临汾市委书记闫晨曦表示,根据专家分析,临汾工业污染源以及和工业相关的发电厂等对PM2.5的贡献将近一半。关键时刻,对工业企业不仅要错峰生产、限产,“必要时必须采取停产措施”。
如此情势之下,临汾早于山西省级层面11天启动工业企业错峰生产。
近年来,针对畸形畸重的产业结构,山西一直强调“保持转型定力”。而对头戴“脏帽”的临汾来说,转型更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定力和产业平衡力。
官方数据显示,近3年,临汾关停12家焦化、3家钢铁、82家洗煤,以及城区周边13家砖瓦企业,完成建成区周边10公里范围内重污染企业清零。其中,2019年、2020年,临汾压减焦化产能1090万吨,占到山西压减量的27%。
数字背后,是关乎地方财力、就业等多维度的考量。
党代表、襄汾县委书记乔飞鸿介绍,襄汾近年搬迁、关闭部分未完成深度治理的焦化、钢铁企业,因此减少产值100亿元,减少税收5亿元,减少就业1万人,但是“襄汾别无选择”。
针对过于集中的钢铁、焦化产业,临汾一方面加快“退城入园”“退川入谷”,一方面加快装备升级。
“临汾正优化布局,将平川地区污染企业向环境容量大的区域转移。”李永芳说,现有企业必须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搬迁企业必须升级环保装备,同时推进企业精细管理,严格环保执法。
李永芳表示,现在,“临汾市分管领导每天带队夜查企业排污情况,现场督促解决问题”。
面向未来,临汾一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一手培育新兴产业,以期彻底甩掉“脏帽子”。
“针对保留下的传统钢铁产业,当地加快改造提升,确保企业投入产出率、单位产出能耗等全面迈过行业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先进水平。”襄汾县委书记乔飞鸿说,同时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煤成气、现代医药等产业。
此外,依托丁村遗址、陶寺遗址、汾城古镇等8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保单位,900多处市县级文保单位,襄汾正引入专业机构、社会资本发展文旅产业。
面对类似的产业结构,曲沃县一方面推进县域内钢铁、焦化全产业链向精细、精深迈进,另一方面加快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转型项目落地。
党代表、曲沃县委书记、县长吴滨说,当地正加快“5G+工业互联网”在钢铁、焦化行业的应用。
在主焦煤资源丰富的古县,当地8家生产煤矿中,已有3家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家实现矸石回填、绿色开采;4家焦化企业转型重组、提升改造,目前在建的2个焦化项目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明年可实现“上大关小”。
在临汾市的产业规划中,当地将打造焦化、钢铁、文旅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三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粮食、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五个百亿级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基地。
有了上述种种努力,李永芳说,临汾有信心在今年退出排名末位的现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