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共同富裕
——七论深入贯彻落实市八次党代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市八次党代会提出,要聚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多干群众所想所愿、所急所盼的事情,多干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事情,多干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事情,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出行等方面入手,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教育方面,清华、北大等“双一流”名校录取人数连续5年全省领先;交通方面,高沁、阳蟒高速通车运营,开通与郑州、焦作等地的城际公交,市域内实现“一元公交”全覆盖,老百姓出行更加方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心听民意,既“身”入基层,更“心”入基层,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和关切,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真诚聚民力,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要真情惠民生,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百姓牵肠挂肚、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要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这些实事,既体现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社会的“大事”,也体现在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门口的“小事”。要坚持把就业优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全面推进健康晋城建设,强化重大疾病防控,加快建设全省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市,完善医保制度,扎实推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建设,通过这一项一项民生项目的落地,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树立战略眼光,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不断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要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新业态新模式,深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档升级日间照料中心,办好老年大学,加强城乡社区适老化改造,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完善特殊群体福利保障政策体系,强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救助,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构建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发展的出发点、动力点、落脚点终归是人民。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市八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下足“绣花”功夫,做好精准文章,对决定下来的民生实事要一诺千金,说到做到,以抓铁有痕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确保件件落实处、见实效,真正让广大群众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共同书写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