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11日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峻形势,山西银行作为省属金融机构,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助力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广大客户提供精准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出助企便企,纾困解难二十三条金融举措。
一、存量保贷 助企纾困
(一)摸排统计:对存量贷款进行摸排统计,将4月疫情开始以来至6月底到期贷款进行摸排统计,精准建立客户台账。
(二)主动服务:将所有摸排的到期贷款逐一与客户积极进行迅速联系,沟通还款能力,对于确因疫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还款的客户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立刻展开续贷工作。
(三)统筹管理:把疫情期间到期贷款续作摆在全行信贷工作首位,专设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程序,保证在客户贷款到期前的有效续作,不影响企业经营。
(四)减息降本: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客户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和减免相关费用支持,企业向山西银行提出降低利息和减免费用申请,我行第一时间进行审核批复。
(五)付息调整:对受疫情影响严重,流动资金紧缺,暂时结息困难的客户,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状况,根据客户申请可办理调整贷款结息方式,缓解客户资金压力和免于征信异常。
二、增量抗疫 共克时艰
对支持抗疫类型企业(抗疫物资生产和民生保障)有资金需求的客户可以提出贷款申请,山西银行将全力保证新增不拖沓、抗疫担使命!
(六)主动对接:主动对接各类抗疫类型企业,调研资金需求情况,筹集专门资金用于支持抗疫企业。
(七)主动定制:对抗疫类型企业的资金需求突破现有产品约束,一户一策制定授信方案,全流程进行管理,匹配绿色审批通道,精准高效推动贷款落地。
(八)主动优惠:在目前的利率定价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对相关费用最大程度进行减免,切切实实让利于企业,更好的保障国家抗疫需求,降低抗疫成本。
三、线上赋能提高效率
遵照疫情防控要求,尽量避免因人员接触而带来的疫情传播,推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进行业务办理,持续加强科技保障能力,全力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水平。
(九)积极引导:加大对线上金融服务、非接触服务方式的引导,指导客户进行线上业务办理,避免疫情扩散,提升业务办理实效。各网点营业人员和客服中心全程进行讲解和演示,确保客户线上操作准确无误。
(十)线上贷款:对于线上贷款业务办理,丰富标准化产品、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核周期、减免部分费用,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满足客户资金需求。
(十一)持续优化:对于无法线上办理的业务,第一时间进行跟踪,积极安排科技攻关,进行后台优化迭代升级,最短的时间实现线上办理。
四、精准发力 扶持小微
(十二)开辟融资服务绿色通道:疫情期间,针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求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贷款受理、核保面签等业务办理环节,为客户提供快捷、便利、安全、高效的实时在线信贷服务。
(十三)主动对接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小微企业:特别是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民生保障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及时了解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物流交通行等业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精准管理。
(十四)加大线上业务和信用贷款支持:大力推广“税e贷”“政采智贷”“医保贷”“优易贷”等纯信用、广覆盖的小微信贷产品,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担保的痛点。加强线上金融产品推广,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融资难问题。
(十五)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对接小微企业中长期的信贷融资需求,通过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强化产品赋能,疫情期间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降低企业贷款周转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
(十六)推进无还本续贷服务:对受疫情影响导致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制定详细的延期还本付息方案,通过办理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计划及展期等方式,解决客户因疫情管控等原因导致的短期内无法回笼资金的难题。
(十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适当给予优惠利率,通过积极运用支小再贷款专项资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服务升级 应急保障
(十八)全天服务:安排专人值守,全天不间断接受客户公司业务咨询沟通、操作办理、问题解决等,不让疑问隔夜、不许办事延缓。
(十九)征信受理:因疫情客户出现本息逾期、违约的情况,导致客户出现征信不良记录,客户提出异议申请的,第一时间按照监管政策和内部要求进行解决,避免客户征信瑕疵带来融资受阻。
(二十)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成立应急工作组,明确相应处理时效,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在突发情况下确保公司业务平稳运行,做到专人负责、灵活解决、保障时效。
(二十一)适度延期:对于参加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新冠确诊人员以及集中隔离人员,给予住房按揭贷款适度延期还款的政策支持。
(二十二)贴心关怀:对于参加抗疫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由于工作紧张而无暇照顾家庭的,号召支行人员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基础上,提供业务上门办理服务。
(二十三)志愿服务:号召全行分支机构员工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与社区工作者肩并肩共同战斗,提升“山银银铃”志愿服务品牌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