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河
“娃娃崖”,又名“祈子崖”。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福佑社稷的正神。
女娲神话原创于伏羲、女娲时代。传说,在史前洪荒时期,天河倒悬,洪水肆虐,生灵涂炭。为拯救人类,女娲挺身而上,她补天救世、抟土造人、断鳌足立四极、杀黑龙、积芦灰止淫水,这五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皆源于传说中的“灭世大洪水”。
据考察,源出神龙下额的一条河川自古以来便称“银河”,2006年4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金荣华教授到昆仑丘银河所在地考察,并发表《女娲神话的产地印证》,明确昆仑丘银河就是女娲神话的原创地。
析城山西南麓小沟背地区,有一条长约3000米的河谷,河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五色石”,“五色石”是一种胶结了许多各色鹅卵石的大砾岩,看起来像是大石上布满了点点繁星,当地有一句古话“天上银河星星稠,地上银河石头沟”,这条即为银河。更特别的是,那些胶结在大石上的各色小石,看上去像是嵌进去的,也像是用火“炼”熔上去的。传说中女娲补天神话里的“五色石”,可以说在这里得到了实物的印证。
令人感兴趣的是,上古创造女娲补天神话的人怎么会想到用五色石去补天呢?这也许可从生活经验的启示来理解,那时的人如果看过自天而降的陨石,那么“天”是由石头造成的说法,就不难成为当时一般人的认知,加以天上银河和地上银河的形象联系,结合为炼制五色之石以补天是合乎当时思维模式的。事实上,邵原地区是有陨石存在的,在邵原镇东边25公里处的李八庄,旧名铁石村,即因历史上曾陨落数块铁陨石而得名;邵原镇东南20公里处的乱石中确实存有铁陨石。
此外,在昆仑丘“银河”的西侧,有一座鳌背山。这山之所以被称为鳌背山,是因为这座山的山顶是平坦的,并且在中段稍稍隆起,像一只伏在那里的大乌龟。此“龟”全长2000米,身厚约200米。就像现在各地的山水传说一样,有人面对此景,创造性地想象到这只大乌龟伏在山头不走了,因为它的四条腿被女娲砍下拿去撑天了,说者虽然是戏言,但经过后人传述,可能就演变为后世的神话。
除了鳌背山,在银河东边的待落岭上有一座四空山,山高1450米,因四周悬崖峭壁、草木不生而得名,奇特的是在该山西南向一面,布满了浅黄色的直条状细砂岩,好像是大批泥浆洒溅上去的,形状像极了一大群扑挤在峭壁上的光身娃娃,当地人称之为“娃娃崖”,也叫“祈子崖”,也曾有人来此膜拜求子。上述景象十分符合“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的叙述,女娲抟土造人神话应源于此。
根据传说,女娲杀黑龙故事的原型,也发生在神龙之上。当地传说在圣王坪南门东侧有捆龙柱、斩龙台等象形石,其实那仅是近代人的附会。原本的“女娲捆龙、杀龙”原型山体位处龙的心脏部位,此处有一座高出龙脊、东西走向的“捆龙山”,当地俚称“十八瓦”的山梁,无论从龙首南望还是从龙尾北望,此“捆龙山”皆似捆龙索。女娲捆龙之后便两刀砍断龙脊,又斩下龙头,于是,神龙心脏部位便有两道深深的断口。龙首与龙脊相接之龙颈处也呈断裂状。龙首是灰岩地貌,龙脊龙身是砂岩地貌。所谓斩龙,就是先民借用龙颈、龙心恰巧位处断裂带之上所编创的故事。济源原住民传说女娲杀黑龙故事发生在邵原西边的黑龙山。因受地形雨影响,黑龙山一带常呈多发性雷暴雨,于是先民便编创了这样的故事。
如此多的创世神话故事源起古济水源区,如此多的创世神话故事人物原型集聚昆仑丘一地,也印证了现在的析城山就是古时的昆仑丘,古济水之源王屋山区是昆仑文化原创地,是中华文明发祥地。
(本报记者 高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