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走阁底,过东卓,一鼻子哭到鸭子河。鸭子河,受恓惶,凉水锅里泡蒸馍……
这段顺口溜,说的是山西吕梁山区的鸭子河。鸭子河,不是一条河,而是一个村。这个深藏于黄河中游东岸、晋陕大峡谷中的古村落,是当地的贫困村。
2009年,从大学毕业的郭海林,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怀揣着建设新农村的憧憬,参加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考试,顺利通过,担任鸭子河村的村支部副书记。
听说有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来这里当村官,村民们都惊讶不已。那天,二十二岁的郭海林从永和县城来到阁底乡人民政府报到后,已是傍晚。他和前来接他的老村支书,踏着黑漆漆的夜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鸭子河赶。
一连几天,郭海林徒步在山间那一道道羊肠小路上爬坡迈沟,攀崖越石。一脸的汗,一身的土。先是把鸭子河村周边的前山、后山、梁峁、沟渠、河畔转了个遍,之后又回村里挨家挨户走访。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鸭子河的情况,郭海林基本摸清楚了,心里也有了底。
二
鸭子河,三面环山,一面傍河,村中有棵千年古槐,虬曲峥嵘,绿荫如盖。本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却成了村民们眼里的“穷乡僻壤”。
图为鸭子河村风景。杜继锁摄
全村三百多户,九百多人,贫困率近九成,人均年收入一直在千元左右徘徊。
村里土地贫瘠,收成时常不好。从南山到北山,两个出村口,都是悬崖峭壁上坑坑洼洼的羊肠山路。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守村里的老人、孩子们,吃水就成了大问题。平时都靠装有大水罐的平板车去前村拉水。年轻人走了,谁能拉得动?
郭海林也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好几个夜晚,他躺在土炕上不能入眠。
怎么办?
郭海林根据这些天来掌握的实际村情,开始谋划起心中的鸭子河。
第一个任务,是给全村人解决自来水问题。这个事迫在眉睫。
老村支书年事已高,很多事需要郭海林去跑。到县水利局争取项目,自筹部分资金,启动工程;从设计、施工、铺设主管道,到通往家家户户的线路……大事小项,郭海林件件操心。那几个月,他跑前跑后,解决各样困难,处理突发矛盾,每天起早摸黑,终于赶到雨季来临前,将工程圆满完成。年逾古稀的老人,激动地用颤巍巍的手拧开自家的水龙头,清水欢跳着流入缸中。老人们开心地笑了,郭海林欣慰地笑了。
解决了吃水问题, 还要找到发展出路。郭海林想到,要开发旅游项目,助力乡亲们脱贫致富。可要搞旅游,必须打通前后村两条道路的壁垒,这可比自来水工程难了不知多少倍。
就在这时,省市县扶贫工作队进驻了鸭子河。两条通往外界的路,在村两委的提议和省市县扶贫工作队强有力的支持下,真正摆上了议事日程。
测量、立项、规划、审批,施工前期准备……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然而困难也接踵而至。
修这条路,涉及村里四十多户人家占耕地、毁枣树、拆窑房的问题。村民们一听,心疼了,不愿配合。
拆迁工作小组的人挨家挨户地上门动员,村民们还是不同意。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正在市委党校学习的郭海林知道此事,立刻赶回来,连夜集中给拆迁户开会。
听说郭海林要召集大伙儿开会,村民们都来了,窑洞内外挤满了人。“海林,你可是咱的村官,得为俺们做主。”村民们说。
郭海林对乡亲们说,鸭子河祖祖辈辈没有路的苦日子,大家伙儿还没受够?
村民们面面相觑。这时,一个村民说:“修路是件大好事,村里人谁都知道。可一修路,俺的地被占了,枣树被砍了,你说这往后的日子,还咋过?”
大伙儿都应和着,“是哩!咋过?”
郭海林心里着急,但还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心静气地说:“大爷、大妈,叔叔、婶子,你们咋就翻不转这个理儿?占地、拆迁、砍枣树,公家都是要给咱补偿的,对不对?有了这笔钱,咱是不是可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家园?”郭海林缓了口气又道:“再说,咱修路是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咱鸭子河路难走的大难题得到解决?以后搞好旅游,大伙儿都能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听了郭海林的这番话,大伙儿都不言语了。一位大爷走过来,说:“海林啊,你说的在理,俺信服!这个协议,俺签!”
紧接着又有几户人家跟上来,当晚就有一多半的人家在补偿协议上签了字。到第二天、第三天,未签的几户,也都主动上了门。
随着隆隆的机械声响起,寂静的大山沸腾了。
两年时间里,不仅前村里的路修通了,连后村里那条山石路,也打通了。如今,一家又一家农家乐办起来了,旅游大巴载着游客也来了。坐在车内,行驶在能观山望水的盘山公路上,真是一种享受!
三
红枣,是村里的传统产业。可这几年收成和销路并不理想。是彻底抛开另起炉灶,还是再想想办法解决红枣产业发展的瓶颈,让“老树生新枝”?
村两委和省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实地调研,集思广益,最终想出了“四字”方案——“管、保、领、售”。
“管”,就是聘请专家传授红枣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保”,则是鼓励枣农和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领”,是认领,动员帮扶单位的人和社会力量,献出爱心,认领红枣树。最关键的还是“售”,想办法将村里的红枣最大程度销售出去。
2015年秋季,鸭子河迎来红枣大丰收。山坡上,河滩里,一片片枣树上挂满了数不清的红枣,压弯了枝头。
打枣的日子,全村老少都出动了,还雇来了不少外村的人帮忙。一户户农家小院和靠村的石岸上到处堆满了红彤彤的枣,只等着客商来收购了。
然而时令入腊月,突降一场大雪。村民们又愁起来。眼看快到年底,还有很多枣没卖出去,谁家有心思过年?
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千方百计寻找着各种销售途径:线上卖,线下卖,外出卖。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帮助联系摊位,经过多方协调,好消息传来——省城一个年货销售会上可以搭建一个鸭子河红枣销售平台。郭海林对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们说:“前期的工作让你们费心了,去太原卖枣的事,我包了!”
寒冬腊月,太原。那些日子,郭海林不仅日夜守在摊点上吆喝着卖枣,还借助媒体推介,线上推销。鸭子河的红枣因“核小、肉厚、无虫”,甜度适中,品质上乘,一下子吸引很多顾客来买,摊点上挤满了人,销售势头很旺。
吆喝着卖枣,郭海林的嗓音沙哑了,几乎没有时间吃饭,手机一直在响。整整一个腊月,他日夜操劳,瘦了五斤,换来的是七万多斤红枣的销售“成绩单”。
腊月廿九的晌午,郭海林背着卖枣的钱回来了。在鸭子河村委会的窑洞里,他把每家每户的钱分发到村民手中。看着大伙儿洋溢在脸上的笑容,郭海林靠在炕头睡着了。村里的槐树爷爷心疼地说:“你们瞅,把孩子累成啥样!”
四
转眼间,郭海林在鸭子河已经整整七个年头。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6年4月,郭海林被组织提拔,担任阁底乡人民政府副乡长,主要分管的是全乡十五个村委的扶贫工作,鸭子河仍是他包联的村。
2018年,经过不懈的努力,昔日贫困的鸭子河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如今走进村子,不用几步,就能看到村里的休闲广场。广场上不少老人正在各种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再往里走,可见鸭子河的百亩生态园和采摘园。园内,椿树、榆树、槐树等各种树木长得高耸挺拔,枝繁叶茂。水波荡漾的大鱼池里,一尾尾肥硕的鱼儿,成群结队在水中嬉戏追逐。新嫁接的蟠枣、晋枣、新冬枣,长得茁壮。村里已经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鼓励在外创业的能人回故乡、建家乡。
如今的鸭子河,彻底变了样。村里人变得自信积极,正迈向富裕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8月29日 第 08 版)